繳,歸者也。○嚴曰:無欲者,望無望。觀其妙者,鎰太清也。明有欲無欲。○榮曰:人之受生,咸資始於道德,同稟炁於陰陽,而皎昧異其靈,靜躁殊其性,無欲行若也,夷心寂路,濯志玄津,可欲不足亂其神,紛銳無能滑其意,靈臺皎而冷,玄鏡湛而明,則可以照微通要妙,此無欲行也。有欲行,若未能遺識,情在有封,馳騖於身,非躁競於聲色,但歸有為之事述,豈識無為之理本,此有欲行也。○河上公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妙,要也,人常能無欲,則可以觀道之要。要謂一也,一出布名道讚,叔明是非也。○成疏:繳,歸也。欲,情染也。所,境也。言人不能無為,不能恬澹,觀妙守真,而妄起食求,肆情染滯者,適見世境之有,未體有之是空,所以不察妙理之精微,唯睹死生之歸趣也。前明無名有名之優劣,此顯有欲無欲之勝負也。
  第四會重玄之致。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御注:如上兩者,皆本於道,故云同也。動出應用,隨用立名,則名異者也。○御疏:兩者俱稟妙本,故同自本而降,隨用立名,故異。○河上公曰:有欲無欲,同出人心。無欲長存,有欲亡身,故異也。○榮曰:近而言之,有欲無欲兩者也,此謂人也,共受五常之質,俱懷方寸之心同也。黜聰明而恬澹,洞徹道源,則稱於妙。境前識而紛紜,迷淪俗境,則稱於繳,此異名也。遠而言之,聖人欲暢清虛之理,遂以道德為宗,是以此之一章盛明斯義,雙標道德,故言兩者。混沌理一,所以云同。自靜之從體起用,故言出。通生之功著,道也。畜養之義,德彰也。道殊號是日異名也。○ 成疏: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兩謂無欲有欲。二觀也同出,謂同出一道也。異名者,繳妙別也。原夫所觀之境唯一,能觀之智有殊,二觀既其不同,繳妙所以名異。
  同謂之玄。
  御注:出則名異,同則謂玄,玄,深妙也。○河上公曰:玄,天也。言有欲無欲之人,同受氣於天也。○榮曰:虛寂之道,深妙之德,恍惚非易測,冥默本難言,無能名也。寄日同玄,玄之妙也,無物可逮,唯道與德可以言玄,故曰玄德深遠,至道玄寂者也。○御疏:自出而論則名異,是從本以降進也。自同而論則深妙也,是攝逃以歸本也。歸本則深妙,故謂之玄。○成疏:玄者深遠之義,亦是不滯之名,有無二心,繳妙兩觀,源乎一道,同出異名。異名一道,謂之深遠。深遠之玄,理歸無滯。既不滯有,亦不滯無,二俱不滯,故謂之玄也。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御注:意因不生,則同乎玄妙,猶恐執玄為滯,不至兼忘,故舉又玄以遣玄,示明無欲於無欲,能如此者,萬法由之而了出,故曰眾妙之門。○河上公曰:玄之又玄,天中復有天,稟炁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賢聖,得錯亂濁辱則生貴淫也。眾妙之門,能知天中復有天,天氣有厚薄,除情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門戶也。○榮曰:道德窈冥,理超於言象,真宗虛湛,事絕於有無,寄言象之外,托有無之表,以道幽路,故曰玄之。猶恐迷方者膠柱,失理者守株,即滯此玄以為真道,故極言之,非有無之表定名曰玄。借玄以遣有無,有無既遣,玄亦自喪,故曰又玄。又玄者,三翻不足言其極,四句未可致其源,寥廓無端,虛通不礙,總萬象之樞要,開百靈之戶牖,達斯趣者,眾妙之門。○御疏:《西昇經》云:同出異名色,各自生意因。今不生意因,是則同玄妙。夫無欲於無欲,無欲為生欲心,故求無欲。欲求無欲,未離欲心今既無有欲,亦無門,○成疏:玄之又玄,有欲之人,無欲,遣之又遣可謂都忘。正觀若斯,是為眾妙。其妙雖眾皆出此唯滯於有,無欲之士,又滯於無,故說一玄以遣雙執。又恐學者滯於此玄,今說又玄,更松後病。既而非但不滯,亦乃不滯於不滯,此則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妙,要妙也,門,法門也。前以一中之玄,遣二倫之執,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藥還遣,於是唯藥與病一時俱消,此乃妙極精微,窮理盡性,豈獨群聖之戶牖,抑亦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章第二
  此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有無二觀,粗妙不同,故次此章即顯無為之能,有為之弊,就此章中,義分為兩,第一明凡情執滯,顛倒生迷,第二顯聖智虛凝,忘功濟物。
  第一明凡情執滯,顛倒生迷。
  就此章中,又開二別,初兩句汎辨美善舉體不真,後六句三雙,明諸法無實。初汎辨美善舉體不真。
  夫天下凡夫,耽聲滯色,有為纏縛,無暫安時,趨名利若輕猿騰枝,耽愛欲如飛蛾赴火,以惡為善,將易作難,無名窟中常眠不曉,危脆身上固執無閑,豈知妙道虛通,真言理序,皎昧難喻,隨迎不知,七聖迷路於襄城,西子同言於恒化,聲色相泯,彼我形空,須排有漏之身,將契無為之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御注:美善者,生於欲心,心苟所欲,雖惡而美善矣,故云皆知。以己之所美者為美,所善者為善,美善無主,但是妄情,皆由封執有無,分別難易,神奇臭腐,遞相傾奪。大聖較量,深知虛妄,故云惡已。○御疏:己所甘美者為美,身所履行者為善,故論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