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息 也。山有玉,掘其山,水有珠,竭其 淵,辮口多言亡其身也。○嚴曰: 散樸澆淳,誣天誣地,變化文辭,以 傾家國,故不善也。
  知者不博,
  御疏:知,了悟也。博,多聞也。言體道了悟之人,在乎精一,不在多聞,故《莊子》云:博溺心。○河上公日:知者謂知道之士,不博者,守一元。○嚴曰:趨被務本,多識萬端,目窺人事,無所窮極,為道之博,萬物離散,是不知於道者也。○榮曰:子能知一,萬事畢,知者不博也。文滅質,博溺心,迷至理,不知也。○成疏:知道之人,忘言絕學,所以不博。博學之士,耽滯名教,所以不知。故《西升經》云:人能圖知有天地萬物,不知己之所由生,是大不知。又云:子能知一,萬事畢。《莊子》云:文滅質,博溺心。
  博者不知。
  御疏:夫多聞者則滯於言教,滯教則終日言而盡物,既非了悟,故曰不知。○河上公曰:博者多見聞,不知者失要真也。重明上德之人,財德兩施。
  聖人不積。
  御疏:積,滯聚也。聖人妙達理源,深明法性,悟文字虛假,了言教空無,所說之理既明,能說之言亦遣,則於彼言教,一無滯積,故云聖人不積爾。○河上公曰:聖人積德不積財,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也。○嚴曰:聖人去博與辮,如彼虛空,無所貯積,與物俱變爾。○榮曰:聖人不積,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不積者,虛懷也,猶如日月流輝,照臨方媽,物得已見,轉益光華,猶聖人智徹於物,法施無窮也。江海灑潤,善利萬物,物得以生,而源流不竭,亦猶聖人財施不盡也。○成疏:積,聚也。聖人有財惠物,有德教人,故不積也。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御疏:既,盡也。言聖人雖不積滯言教,然衆生發明慧心,必資聖人誘導,故聖人以清净理性,盡與凡愚而教導之。於聖人慧解之性,曾不喊耗,故云愈多。注云有明自性,多明外益者,悟理之性,既非他有,故云自性。因教之益,不自中來,故云外益。明聖人教導凡愚,心彌慧解,故云愈有。惟教學者,理益精暢,故云愈多爾。○河上公曰: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為人施設德化,己愈有德化,己愈有德也。既以與人己愈多,既以財賄布施與人,己財益多,如日月之光,無有盡時也。○嚴曰:無為之旨,盡以與人己益明,盡以與人己益壽矣。○成疏:既以與人己愈有,既,盡也。為,施化也。言己所有道德,盡特教人,而無鄙吝,德彌高遠,故言愈有,此德施。既以與人己愈多,所有財寶,盡特施散,而果報彌廣,故云愈多。此財施也。
  第三總結上德,利物忘功。
  天之道,利而不害。
  御疏:天道施生,長養萬物,利也。無所宰割,不害也。舉喻欲明聖人之道弘益爾。○河上公曰:天生萬物愛育之,令長大無所傷害也。○榮曰:天道施生利也,常善救人而不害也,爭由心起,為因事生,聖人無心,自然無事,事既無事,為亦無為。○成疏:天然之道,生成萬物,利益弘多,有何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御疏:聖人之道,凡所作為,而與物不爭者,聖人無所積滯,與人愈有,是以不爭爾。○河上公曰:聖人法天,無所施為,化成事就,不與人爭功名,故能全其聖功也。○成疏:聖人上德,法道虛通,施為至教,化被群品,謙以自牧,成功不居,推功於物,故言不爭也。
  道德真經玄德慕疏卷之二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