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97-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注疏-南齐-顾欢-第28页

生,功伴造化,而能所俱幻,誰其宰乎,此遣長之等四雙也。
  是謂玄德。
  註:道之所行,恩德玄闇,不可得見也。○疏:是則指於上句,謂則言及下文。玄者深遠之名,德以證護為義,指前體道之士,利物忘功,以法目人,可謂玄德。○車曰:道為陽極,陽即天也。天以運動,所以生萬物。德為陰極,陰即地也,地以包含,所以畜萬物。受炁日生,養形曰畜,所云一切萬物之形勢。成之者,因其業勢而成就之。業勢應合為人,即為作人形而成就之。○蔡曰:為諸衆生作四時之勢,成就萬物,此說在前。
  天下有始,
  註:始有道也。
  以為天下母。
  註:道為天下萬物母也。○御曰:始者沖和之妙黑也,言此妙炁生成萬物,有茂養之德,故可以為天下母也。○疏:始道本母,道述也,夫玄道妙本,大智慧源,超絕名言,離諸色象,天下萬物,皆從此生。今抗言者,欲令行人識根知本,故經云:萬物始也。以為母者,言從本降迹,導引蒼生,長之育之,如母愛子,故上經云:有名萬物母。○蔡曰:始,本也。言一切衆生,沈淪五慾,不知根本,隨流逐末漂浪生死。故老君舉本示之,明天下有清虛炁為道德,為汝根本,且始則無先,母則有功,取其生物,故稱始也。育之功,遂稱母也。
  既知其母,又知其子;
  註:子,一也。既知得道,以當復知一也。○御曰:萬物既得沖炁茂養,以知其身,即是沖炁之子也。○疏:夫本能生迹,母能生物,既知道是我母,即知我是道子,從道而生故也。經曰:虛無自然,是真父母。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註:以知其一,當復守道,反無為也。○蔡曰:既知己是道子,從而得生,則須守清靜無為,復歸其母,便與道同也。
  役身不殆。
  註:不危殆也。○御曰:既知身是沖炁之子,當守此沖和妙炁,不令離散,則終沒其身無危殆也。○疏:既知我是道子,應須歸復守其母也。但能歸根守母,守道會真,迹雖有沒有存,而本無危無殆。何者,夫道能生物,道即是本。物從道生,物即是末。而末能攝本,所以須歸其母。母能生子,所以須守其母。守母則久視長生,歸本則投身不殆,故勸之也。《西升經》云:常能養母,乃能長久。
  塞其兌,
  註:兌,目也。使目不妄視。
  閉其門,
  註:門,口也,使口不妄言。○疏:上雖勸其守母,猶未示其修守之方,故次下文具顯守復方衛,即閉塞等是也。兌,口也。而六根之中,偏舉兌者,明江既是三業,又沾六根為罪多也。門,五門。閉五門,不染塵境也。前舉兌是根之別,此言門是根之總也。但閉塞之義有兩,一者斷情忍色,柄托山林,或卻掃閉門,不見可欲。二者體知六塵虛幻,根亦不真,內無能染之心,外無可欲之境,既而恣目之所見,極耳之所聞,而恆處道場,不乖真境,豈日杜耳閉目而稱閉塞哉。蓋不然乎,斯乃閉塞之妙也。
  終身不勤。
  註:人當塞目不妄視,閉口不妄言,則終身不勤苦矣。○疏:勤,勞苦也。夫學道多端,行門匪一,或靜心而避塵境,或即境而體真源,深淺糾紛,寔唯多種。故《西升經》云:動則有劫載自,唯甚苦勤也。但能依前閉塞,即境而真,心性閑寬而無勞倦,可以盡年,終而不苦勤也。
  開其兌,濟其事,
  注;開其五欲之門,濟其六塵之事,心神內疲,耳目外困,終身勞倦也。
  終身不救。
  註:禍亂成也。○疏:及愚者為之,即開眼耳等根,濟於聲色等事,終身耽染,沒命貪淫,縱使大聖大慈,良亦目擊不能救也。
  見小曰明,
  註:萌芽未動,禍亂未見,為小昭然,獨見為明也。○御曰:人能於事微小,則,見而改行,可謂明也。○疏:見,觀照也,小,微細之名也。至妙之理也,言行人但能照於妙境,智慧日日增明,故上經云:觀其妙也。
  守柔日強。
  註:守柔弱者,日以強大。○疏:既能見小,則智慧增明,復能用道,兼知柔弱,故其德業日日強盛也。夫學之初,有定有惠,有行有解,見小即是惠定之門,用柔即是行解之衍。故六度之中,有行有解,前五是行,後一是解,解則是惠是空,行則兼空兼有,而以空導有,以有資空,欲明資導之能,故言用柔見小也。
  用其光,
  註:用其目光於外,視時世之利害。
  復歸其明,
  註:復當反其光明於內,無使精神泄於外也。○疏:光,照外也。既即照而忘,韜光晦迹,歸明於昧,故云復歸其明也。下文云光而不耀也。《莊子》云: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
  無遺身殃,
  註:內視存神,不為漏失。
  是謂習常。
  註:人能行此,是謂習修常道也。○御曰:遺,與也。言還守內明,則無與身為殃答者,如此是謂密用真常之道也。○疏:既即照而忘,行圓德滿,諸累以盡,無復遺餘之殃答也。亦云:遺,與也,無復與身之殃釁也。行業圓備,諸累復盡,傳經主教允屬其人,故指此人可謂承襲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