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
知者不言,
得意忘言,悟理遺教。
言者不知。
多言則喪道,執教則失真。
塞其兌,閉其門。
杜欲路,絕禍源。
挫其銳,解其忿。
折貪欲之鋒,釋是非之争。
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争得失則或可或不可,競是非則一彼一此。今和光則無知無分,同塵亦共愚不別,通萬有而齊致,亦何法而不同人。
故不可得親,不可得疏;不可得利,不可得害;不可得貴,不可得賤。故為天下貴。
天有遠近則親疏明矣,存得失則害利生矣,定上下則貴賤成矣。今解忿挫銳,和光同塵,愛憎平等,親疏不能入,毀譽齊一,利害不能干,榮辱同忘,貴賤無由得。能行此者,可以為天下貴也。
五十七章
以政理國,
養百姓者,妙在於平均。宣風化者,要歸於正直。此所謂諸侯牧宰導德齊禮,文之教之也。
以奇用兵,
奇,變詐也。臨難制變,兵不厭詐。三略六奇,九政百勝,上將軍師靜難息寇武之功。
以無事取天下。
明君之攝化天下,論道宣風則賢相,守方討逆則名將,垂旒坐朝於萬國,塞耳凝神於九重也。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何以得知無事可以取天下?即以此下文云我無為人自化,我無事人自富也。
天下多忌諱,而人彌貧;
忌諱多端,政煩納密。煩則人勞,密則人懼。從法妨業,焉得不貧也。
人多利器,國家滋昏;
機權不可多與人,兵器不可家皆有。家有兵器思為賊,人多執權恐至亂也。
人多知巧,奇物滋起;
多奇巧,異物生。上玩物,下起欲也。
法物滋彰,盜賊多有。
珍好之物為法物也。多貴金玉,盜賊斯起也。亦言法所以息盜盜更多,禮所以整亂而亂作。
故聖人云:我無為人自化,我無事人自富,我好靜人自正,我無欲人自朴。
前忌諱下是四種有為之病,是故聖人說四種無為之藥,欲令除亂得化去動之靜,家安俗樂,無事無為。付自然之運曰化,人皆知之曰富,無偏曰正,遺華處實曰朴也。
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人醇醇
其政寬,其人悅。上恬靜,下淳一也。
其政察察,其人缺缺。
其政急而煩,其人困而乏。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
倚,用也。伏,匿也。言人在苦而思樂,改惡而從善。因禍以得福,若處樂而荒;在貴而驕縱,則禍匿於福中矣。
孰知其極?
行善惡之因,得禍福之果,輪迴苦樂之境,來去誰知窮極也。
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訞。
奇,異也。訞,惡也,善惡往還之業,此並是邪?寂寞立之真始乃正,言人多積塵垢之行,少有清虛之基,故云其無正事耶者。眾從正者,寡設命為正。正不常正,俄然變異,故曰為奇。並皆行惡,不肯修善,設令為善,善不恒善,還即造惡#18,故曰為訞也。
人之迷,其日故久。
迷禍福之源,惑邪正之路,此非旦夕,其日故久。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方,正也。割,傷也。邪行則物我俱傷,正道則彼此無割也。
廉而不穢,
凡情貪而濁,聖道廉而清。
直而不肆,
大直若屈,不顯正以示人。
光而不耀。
明道若昧也。前標得失之政,次指禍福之門,而沒溺者既多,昏迷者已久#19,訞奇則繫累之境,倚伏悲懸解之場。是以廉而不穢,始體清虛之道;光而不耀,方識惠源之路。冥得失,何禍何福乎?混是非,孰邪孰正乎?泛兮無繫無不繫,蕭然無可無不可也。
五十九章
治人及天,莫若式。
下理於人,上事於天,莫過以道用為法式。
夫唯式,是以早伏。
以道為式,物先以歸。
早伏謂之重積德。
道輕德薄,人不依重。積深厚,物自伏也。
重積德則無不克。
德重仁深無不勝。克,勝也。
無不克莫知其極。
四夷賓伏,國無邊,與道玄同,有何窮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境土無邊,德、無際,始可以有於家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有道則國安,無道則國危。國由道生,道為國母。以道為母,所以久長。
是以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夫根枯則拔,蒂朽則落。今理國以道為根則根深,修身以德為蒂則蒂固,蒂固則長生,根深則久視。天人之式,家國之要也。
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鮮,魚也。烹鮮不撓,撓則魚爛。故曰理國煩則下亂,修身煩則精散也。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君上用道臨下,鬼不見其精靈以害人也。
非其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