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9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注-唐-李荣-第10页

也。
  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有名之物,並悉無常。今謂無名,理。歸常道。樸,本也。臣,賤也。常道妙本,非大非小。非大而能大,雖大不可貴;非小而能小,雖小不可賤也。
  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天王諸侯若能抱道,遐邇人物自然賓服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守道則功格四表,無為則乾坤交泰。非唯天地相合,抑亦德合天地。德合天地,既知甘露降,亦知醴泉出,此有道之化也。
  人莫之令而自均。
  上如標枝,人如野鹿,不須教令,自然太平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自本自根,生天生地,始制有名也。既得其子,以知其母。子之依母,天之理也。故言知止也。
  知止所以不殆。
  子依母,物無傷害;人依道,理無危殆。
  譬道在天下,猶川谷與江海。
  川谷上源而不竭,鈴以江海為本。以江海為本,復本而歸江海。明人從道而生,還須歸道。今不知歸,失於本也。亦言人有道,物歸之,如川谷歸江海也。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聞而知之謂之聖,見而知之謂之智。然則外難知者,人也;內難知者,己也。今鑒人而知善惡,智也;照己而知得失,明也。知善就君子,如染芳蘭,知惡遠小人,如去鮑肆;知得盡之以忠貞;知失除之以悔恡。此乃明智也。若乃清重玄之路,照虛寂之門,知人者識萬境之皆空,自知者體一身之非有。一身非有內,豈貪於名利。萬境皆空,外何染於、聲色。內外清靜,故曰明。物我皆通,
  故言智。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夫用力者,力大則勝人。用德者,德高則伏物。進德修業,自強不息,不溺於非,斯自勝也。修道者忘懷,則外物無害,故曰勝人。虛心而仙骨日強,故言自勝也。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知分之人,樂一瓢而為富。貪利之者,積百萬而為貧。飾躬勵己,強行信道,彌篤為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
  上乘所說,本以教人。依教修行,不乖其理也。欲言不失其所。理國者用之,則國祚長久。修身者用之,則性命長久。
  死而不亡者壽。
  國王有道,天清地靜,人安神泰,無復傾危。設令時遇灾衰,運逢屯否,居危而得安,處否而常泰,以保於萬壽,故言死而不亡者壽。修道者以百年將盡之身,獲萬劫無期之壽,此亦死而不亡也。然物則百生有死,人則有存有亡者,皆為天也。道則不生而能示生,雖生而不存。不死而能示死,雖死而不亡。不存不亡,故云壽也。但存亡既泯,壽夭亦遺。
  三十四章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夫虛舟汎而不繫,大道汎而玄通。不繫者,無滯於西東。玄通者,寧封於左右。是以入毫芒而遺小,彌宇宙而忘大,影見非一,靈化難常,物無不應,何為不可也。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物之得生,皆賴大道。道則信之以獨化,物則稱之於自然。能生者不以為功,所生者不以為德。真之至理,不相辭謝也。
  成功不名有。
  道之生物得以生,成功也。能所皆忘,故不名有也。
  衣被萬象不為主,可名於小。
  生育普均,覆載無二,衣被也。長而不宰,不為主也。可言於小,言不小也。
  萬物歸之而不為主,可名於大。
  萬象輪迴,不出無形之表。品彙終始,會依虛寂之中。故曰歸之。可名於大,言不大也。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聖人同大道之停育,齊至理以忘功,不滯空有之端,寧拘小大之域,必定忘於小大,故言終不為大。執則成小,亡心則為大。不大而大,故言成其大也。
  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大象無形。無形者,虛無之大道大。執,專也,持也。能持身庇玄德之影,專心駐幽寂之門,有道則物歸,故言天下往也。
  往而不害,安平泰。
  油雲布而萬物潤,膏雨降而百草滋。但以被微物而有益,是知歸大道而無害。無害之理,其致云何?身神不動曰安,死生泯然曰平,彼此玄通曰泰也。
  樂與餌,過客止。
  五音之聲,樂也。八珍之味,餌也。百年寄身,過客也。止,留也,依也。歸往於道,可以平物情,不悟少能依止,乃留心於絲竹,以此暢情,依身於蘭桂,用茲適口,不能執象,欲泰難乎。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繁華者,物情之所悅。虛寂者,人性不能安。情悅謂之為美,不安呼之為淡也。
  視不足見,聽不足聞,用不可既。
  既,盡也。目所見者色,炫之於青黃;耳所聞者聲,惑之於宮徵;心所貪者利,昏之於珍寶。寶雖為利,用有盡也;聲雖可悅,聾不遠也;色雖可愛,盲在近也。故知止樂餌者,有斯患也。然恬澹無為之道,視雖不能見,致之者洞視無不明;聽雖不能聞,契之者洞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