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名與身孰親。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外其身而身存。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得與亡孰病。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
自矜者不長。
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託於天下。
自愛不自貴。
贊玄章第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
視之不足見。
聽之不聞,名曰希。
聽之不足聞。
搏之不得,名曰微。
大象無形。
此三者,不可以致詰。
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故混而為一。
其致之一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和其光。
繩繩不可名,
道常無名。
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無物之象,是謂恍惚。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忽兮若海,漂兮若無所止。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顯德章第十五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含德之厚。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豫兮若冬涉川,
唯施是畏。
猶兮若畏四鄰,
知其白守其黑。
儼兮其若客,
見素抱朴。
渙兮若冰之將釋。
豫兮若冬涉川。
敦兮其若朴,
被褐懷玉。
曠兮其若谷。
譬道之在天下。
渾兮其如濁,
和其光。
孰能濁以久,靜之徐清。
守靜篤。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含德之厚。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大盈若沖。
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進道若退。
歸根章第十六
致虛極,
曠兮其若谷。
守靜篤,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反者道之動。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用其光復歸其明。
復命曰常,
周行而不殆。
知常曰明,
大道甚夷。
不知常,妄作凶。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知常容,
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道者萬物之奧。
道乃久,沒身不殆。
非道早已。
淳風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以知古始。
其次親之譽之,
自知者明。
其次畏之侮之。
不知常,妄作凶。
故信不足焉,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有不信焉。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猶兮其貴言,
知者不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道法自然。
俗薄章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
失道而後德。
智慧出,有大偽。
以智治國,國之賊。
六親不和,有孝慈。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還淳章第十九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我無事而民自富。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我無欲而民自樸。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不貴難得之貨。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明道若昧。
故令有所屬。
吾將以為教父。
見素抱樸,
被褐懷玉。
少私寡欲。
常無欲以觀其妙。
異俗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
微妙玄通。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
荒兮其未央哉。
忽兮若海。
眾人熙熙,如享大牢,如登春臺。
富貴而驕。
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乘乘兮,若無所歸。
譬道之在天下。
眾人皆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