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得而利,
  《南華經》曰: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通玄經》曰:夫怨者,逆德也。争者,人之所亂也。陰謀逆德治人之亂,逆之至也。非禍人不能成禍。
  不可得而害;
  《南華經》曰:勇敢之士樂殺,兵革之士樂戰。《通玄經》曰:兵者,凶器也。好用凶器治人之亂,逆之至也。非禍人不能成禍。
  不可得而貴,
  《南華經》曰:不以貴為安,不恃勢而尊。不榮通,無天怨。
  不可得而賤,
  《通玄經》曰:不須財而富,不以賤為危。不醜窮,無人非。
  故為天下貴。
  《南華經》曰:古者毀志之勃。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不動胸中則正,正則虛靜無為,而無不為也。
  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七竟
  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八
  古襄寇才質集
  以政治國章第五十七
  此章《通玄經》言:春秋五霸,智詐萌生,盜賊滋章,上下相怨,號令不行。夫水濁者魚嶮,政苛者民亂。上多禁則下多撓,上多求則下交争,故以湯止沸,沸乃益甚,知其無為為治之本者,去火而已。故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五霸兵刑生賊亂也。
  以政治國,
  《通玄經□上禮篇》曰:以政治國,先為不可勝之政,而後求勝於敵。以未治而攻人之亂,是謂以火應火,以水應水,同莫足以相治,名之曰益多。
  以奇用兵,
  《通玄經》曰:以奇用兵,故以異為奇,奇靜為躁,奇治為亂,奇飽為飢,奇逸為勞。奇正之相應,若水火金木之相伐,何往而不勝。
  以無事取天下。
  《通玄經》曰:古之善為君者,取天下而無事也。
  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
  《通玄經》曰:事繁難治,法苛難行。
  天下多忌諱,
  《洞靈經》曰:俗多忌諱,則情志不通而天下膠戾矣;俗無忌諱,則抑閉開舒而歡忻交通矣。
  而民彌貧;
  《通玄經》曰:食者,人之本也。民者,國之基也。故人主者,上因天時,下盡地利,中用人力。是故群生遂長,萬物蕃植,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為民資。生無乏用,死無傳尸,先王之所以應時修備,富國利民之道也。今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人多利器,
  《通玄經》曰:堅甲利刃,不足以恃強。
  國家滋昏;
  《通玄經》:人君好勇,使民鬥争,國家多難,其下必有劫殺之亂矣。
  人多技巧,
  《通玄經》曰:人多智能,奇物滋起。
  奇物滋起;
  《南華經》曰:夫巧智神聖之人,吾自以為失焉。且以巧鬥力者太至,則多奇功;刻核太至,下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
  法令滋章,
  《通玄經》曰:治國有理,不在文辯。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盜賊多有。
  《通玄經》曰:智詐萌生,盜賊滋章。
  故聖人云:
  《通玄經》曰:法能殺不孝,不能使人孝,能刑盜者,不能使人廉。末世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盜竊,豈若古道淳樸而無盜心哉。故以湯止沸,沸乃益甚,知其無為治之本者,去火而已。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欲而民自樸。
  我無為而民自化,
  《通玄經□道原篇》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故上無為而民自化。
  我無事而民自富,
  《通玄經》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故上無事而民自富。
  我好靜而民自正,
  《通玄經》曰:我好靜而民自正,故上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欲而民自樸。
  《通玄經》曰:我無欲而民自樸,故上無欲而民自樸。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此章《南華經□駢拇篇》 言:自三王已下者,天下何其仁義規矩鈎繩囂囂然,雕琢於人之正性也。且夫三王待鈎繩規矩而正者,是刻削其正性也,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是侵淫其正德也。屈折禮樂,呴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古者天下有常然之道,曲者不以鈎,直者不以繩,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約束不以繩索。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然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古今不二,不可虧也,則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繩索之固,而遊乎道德之間為哉?是其政於辯察也,將妄鑿垣墻而殖蓬蒿,勞而無功也。簡髮而櫛,數米而炊,竊竊乎又奚足以濟世哉?三王政察民弊也。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通玄經□上禮篇》曰:酆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塵垢,金石在中形見於外,非不厚且清也,魚鼈蛟龍莫之歸焉。石上不生五穀,禿山不遊麋鹿,無所廕庇故也。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通玄經》曰:後世為政,以苛為察,以切為明,以刻下為忠,以計多為功。如此者,譬猶廣革者也,大則大裂之道也。其政察察,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