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至極善用兵者,蓋重慎其令也。
  故其令強者其敵弱,其令信者其敵詘。先勝之於此,則勝之於彼。
  夫料敵制勝,必先自料。若與眾同死生,而三軍一心,則勝於彼矣。
  誠若此,則敵胡足勝也?凡敵人之來也,以求利也,今來而得死,且以走為利,敵皆以走為利,則刃無所與接矣,此之謂至兵。傲虐奸詐之與義理反也,
  言奸兵與義兵,逆順之理相反。
  其勢不俱勝,不兩立,
  義兵勝,奸兵敗。
  故義兵之入於敵之境,則人知所庇矣。兵至於國邑之郊,不踐果稼,不穴丘
  墓,不殘積聚,不焚室屋,得人虜厚而歸之。信與人期,以敚敵資,以章好惡,以示逆順。
  先示之以義也。
  若此而猶有愎狠凌傲遂宕不聽者,雖行武焉可也。
  愎狠,猶惡戾也。宕,流宕也。先行義以示之,猶有惡戾不聽服者,用武誅之可也。
  先發聲出號令曰:兵之來也,以除人之讎,以順天之道。故剋其國,不屠其人,獨誅所誅而已矣。
  獨誅者,暴君也。
  於是舉選秀士賢良而尊封之,求見孤疾長老而拯救之,
  孤疾之人拯給之,長老者政敬之也。
  發府庫之財,散倉糜之穀#11,不私其物,曲加其禮。
  不私其利,與眾共之,曲加其禮,聘以求賢也。
  今有人於此,能生死一人,則天下之人争事之矣。
  生,猶活也。言有人以義能活一人之死,則天下咸能事之矣。
  義兵之生一人亦多矣,人孰不悅?故義兵至,則鄰國之人歸之若流水,誅國之人望之如父母。行地滋遠,得人滋眾。辭未終,景主興,稽首曰;孤獲聞先生教言,不覺氣盈宇宙,志知所如。也。而心滋益龔,
  既聞義兵之道,鄙其奸傲之心,故氣志盈滿,充塞宇宙,志知所如也。
  於是步前稱音觴為亢倉子壽,
  舉步前進稱默壽,所以嚴師重道也。
  拜居首列師位,嚴于齋室。又月涉旬,辰加天關,白晝行道。
  天關,即天綱,謂辰時也。行道,行弟子禮也。
  洞靈真經卷下竟
  #1 明:原作『功』,據宋刊本改。
  #2 門:原作『問』,據宋刊本改。
  #3 奄:原作『問』據宋刊本改。
  #4 膳:宋刊本作『饑』。
  #5 饌: 原作『膳』,據宋刊本改。
  #6 交相:原作『柌』,據宋刊本改。
  #7 臣:原作『口』,據宋刊本改。
  #8 足:原作『是』,據宋刊本改。
  #9 生:原作『主』,據宋刊本改。
  #10 舂:原作『春』,據宋刊本改。
  #11 毅:宋刊本作『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