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6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解义-宋-章安-第37页


  御注曰:興事造業,其一上比者王也,王有歸往之義,君能下下,則民歸之,如水之就下。
  臣義曰:江海善下,為衆流所歸,故大。
  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
  樂推而不厭。
  御注曰:《易》於屯之初曰: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得其民者,得其心也。處上而人不重,則從之也輕。
  處前而人不害,則利之者衆。若是者無思不服,故不厭。《易》曰:百姓與能。
  臣義曰:聖人下其言,而人推上之,故處上而人不重。後其身,而人推先之,故處前而人不害。民心樂推而歸之,故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御注曰: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臣義曰:不爭則無心,故天下應之以無心,何爭之有。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御注曰:肖物者小,為物所肖者大,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故似不肖。若肖則道外有物,豈得為大乎?
  臣義曰:入於形器,則不能無肖。道外無物,何所肖哉,莫大於道,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寶而持之。
  御注曰:異乎世俗之見,而守之不失者,我之所寶也。
  臣義曰:可持不可失,如寶焉,非世俗之見也。
  一曰慈,
  御注曰:慈以愛物,仁之實也。
  臣義曰:慈以愛物,則不傷生,不害物,遂萬物為自然。
  二曰儉,
  御注曰:儉以足用,禮之實也。
  臣義曰:儉以足用,而不以物失性,故不傷財,不害民,而民自循於至理。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御注曰:先則求勝人,尚力而不貴德。
  臣義曰:應而不倡,自後自下,以謙為貴,不求其勝,故所以成器長也。
  夫慈故能勇。
  御注曰:文王視民如傷,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臣義曰:慈故民愛之,衛其上如父兄,如手足之捍頭目,天下其誰與敵。
  儉故能廣。
  御注曰:閉藏於冬,故蕃鮮於春。天地尚不能常侈常費,而况於人乎?
  臣義曰:惟儉故無侈費,自足而無所乏,不以末傷本,不以外喪內,故能廣。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御注曰:不爭而善勝者,天之道。
  道之尊,故為器之長。
  臣義曰:天地人神,以謙為貴,自下不爭,所以能成器長。
  今捨其玆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
  御注曰:世之人知勇之足以勝人,而不知慈乃能勇。知廣之足以夸衆,而不知儉乃能廣。知器長之足尚,而不知自後之為要,則剛強之徒
  而已,有死之道焉。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御注曰:仁人無敵於天下,故以戰則勝,民愛其上,若手足之捍頭目,子弟之衛父兄,效死而弗去,故以守則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御注曰:志於仁者,其衷為天所誘,志於不仁者,其鑒為天所奪,則天所以救之衛之者,以慈而已,此三寶所以慈為先。
  善為士章第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
  御注曰:武,下道也,士尚志,曰仁義而已。孔子曰: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善戰者不怒,
  御注曰:上兵伐謀,而怒實勝思。
  善勝敵者不爭,
  御注曰:爭,逆德也。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勝敗特未定也。不武所以成其武,不怒所以濟其怒,不爭所以彌其爭,三者皆出於德,故曰善。
  善用人者為之下。
  御注曰:智雖落天下,不自慮也,故智者為之謀。能雖窮海內,不自為也,故能者為之役。辯雖雕萬物,不自說也,故辮者為之使。
  臣義曰:善為之下,則人為我用,而天下助之。
  是謂不爭之德,
  御注曰:德蕩乎名,知出乎爭,才全而德不形者,未嘗聞其倡也,常和人而已。
  臣義曰不武不怒,不爭為下,是德也,非事也。
  是謂用人之力,
  御注曰:聰明者,竭其視聽;智力者,盡其謀能,而位之者無知也。
  臣義曰:收聰明,忘智力,所以盡天下之聰明智力。
  是謂配天古之極。
  御注曰:無為為之之謂天,不爭而用人,故可以配天,可以配天則至矣,不可以有加矣,故曰古之極。極,至也。木之至者,屋極是也。
  臣義曰:天道抑高而舉下,能、為下不爭,是謂配天。配天則與天為一,道之至也,故曰古之極。故抗兵相加,則哀者勝矣。
  御注曰:聖人之用兵,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神武不殺,而以慈為寶,故七眇天下而無不懷,義眇天下而無不畏,是謂常勝。
  臣義曰:戰以殺伐為尚者,兵之事也。哀而救拯之者,兵之道也。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