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為也。有生有死萬物皆然,而修煉者以此道授受相與蘊藏於身,獨為長生不死,亦惑矣。弱,曲禮曰:二十日弱。喪,失也。弱喪,少年亡失其家,不知所歸也。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明非驪戎,男親女賤也。
  晋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狀,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
  喻下文。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薪生乎!夢飲酒者,亘而哭泣;
  又譬喻。
  夢哭泣者,亘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君乎?牧乎?
  分貴賤也。
  固哉。
  陋也。
  丘也與女音汝皆夢也,予謂汝夢亦夢也。
  說者亦是夢。
  是其言也,其名為弔詭。
  至怪也。
  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音蟹者,
  解,脫然也。
  是旦暮遇之也。
  以萬世為旦暮,言難遇此人,恐終無有。若萬世之後一遇之,猶旦暮之近也。下文卻言未遇此人則無能知之。
  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
  難闇,上貪闇切。
  點闇,不明也。我與若不能相知,而委他人質正之,則人固領受此糊塗不明矣,亦安能正之?
  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知也,而待彼也邪?
  言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知,而待彼萬世之後大聖人也邪?
  何謂和之以天倪?
  瞿鵲子就問也。此亦道家常語,故以為問。
  曰:長梧子答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
  凡事惟當是人之所不是,凡言惟當然人之所不然,吾所是者若果為是,則此事固是,他事雖不是,亦不必校其為異而辯之。吾所然者若果為然,則此言固然,他言雖不然,亦不必校其為異而辯之。
  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
  化聲,猶書所謂聲教。孟子所謂仁聲之聲,言聞風而化也。人待聲聞而化,何似不待聲聞而化之。為妙無辯,已善矣,併聲亦無之,又加一等也。
  和之以天倪,
  天者,自然之謂。倪者,端倪也。纔發端便出於自然之天,不待其顯著,此謂和之以天倪。
  因之以曼衍,
  遊衍也。
  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振,發也。寓,止也。無竟,無極也。發於無極故止於無極。
  罔兩問景音影曰:
  罔兩,影外微陰,向云景之景也。髣髴無有中與影為兩,故名罔兩。
  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
  所待形也。
  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
  形之動也,又有使之然。
  吾待蛇蚹蜩翼邪?
  蛇蚹,飾腹下齟齬可行者。蛇以蚹行,蜩以翼飛,二物既蛻,則為不能行不能飛之形矣。吾所待之形,其猶蛇蚹蜩翼,一旦神去,則不能以自動也。
  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人之言,有然不然者,猶形也。吾之然之與不然之,猶影也。而所以然所以不然者,猶形不能自知其行止也,則吾惡能知之。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飛貌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
  寤忽遽貌。
  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覺亦是夢,則似蝶夢為周矣。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
  周與胡蝶必有分別而不能自知也,則是非彼此之判,安能知之。
  此之謂物化。
  此謂萬物變化之理,玩物之化則物有不必齊者矣。此篇以齊物名,故仍收歸物字上結。
  南華第二篇世稱難讀,今析為三大段:自南郭子綦隱几而坐至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為第一段。於中小分三節:初,迷子綦師弟子問答之辭;次,地籟;次,天籟。自非彼無我至此之謂葆光為第二段。於中小分五節:初,因子綦天籟之說,言人自有真宰而芒昧不知,第一節;以後多摘公孫龍之辮,第二節;摘是非,第三節;摘彼是,第四節;摘非指非馬,第五節。推其弊不若無言為尚。自堯問於舜至篇末為第三段,不過引證以終前段之義,布置亦如前篇,於中小分四節:第一節言德之進乎日,所以申前以明之意;第二節言至人超乎生死之外,何有是非;第三節言道亦不必脩,何有是非;第四第五說兩箇譬喻,只就人身上有不能知,安能知是非,故惟有聽物之不齊而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