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故德合二儀也。本,謂理。末,謂事。理在簡要,君道也;事在詳備,臣職也。本末雖異,須待精神冥運,心衍發用,先循理本,然後事末以表之,先後之序隨物生焉。然非聖人不能法象。以序立教,以道為主。法度立而利害隨之,用貴賤之位而賞知罰愚,因才能之分而徇名求實。以上九目,為世治教。五變而刑名可舉,取五行生剋之義;九變而賞罰可言,陽九極變之旨也。刑名以天理道德為本,賞罰以刑儀名器為始。專任賞罰,豈非倒道乎?語失次序,豈非逢說乎?刑名賞罰,治之具;妙用次序,治之道。逵,所以為天下用;理,可以用天下也。名數禮教,下之所以事上也;無為自化,上之所以畜下也。
  庸齋云:落天地,言其大。雕萬物,言其巧。萬物自生,非天生之;萬物自長,非地長之。帝王無為,而成天下之功,亦與天地同也。要在主,君道無為也;詳在臣,臣道有為也。威武,文德之輔助。故五兵之運,德之末。明刑以弼教,故賞罰五刑,教之末。禮法刑名,鐘鼓羽詫,皆非禮樂之本。精神之運,心衍之動。然後從之,言皆從心生,非由外鑠也。末學者,古人有之,而非所先,此論尤妙,看得莊子亦何嘗欲全不用兵刑禮樂。盖當知所先後,若天地之行。非一時而盛,衰者,非一時而衰。故曰殺也。所尚齒爵親賢,亦天下自然之理也。次陳為治之序,凡有九等。分守,職也。刑右,稱也。因任,因所職而任之。原,免。省,滅也。不任其事,則免之去之矣。是非,旌別淑慝也。賞罰,撻以記之,車服以彰之之類。愚知處宜,言當其任。履位,猶當位。襲,安也,安其情實,則分能由名,各有所處而無容心,歸於自然而已。古書雖有刑名之說,未嘗合本以求末。若不知先後,驟然而言,則失其本始,是始於人而為天下用,非所以用天下也。刑名賞罰為治之具,分守仁義為治之道也。刑名,即形名,古文通用。
  夫以天地為宗,道德為主者,豈有它哉?以無為為常而已。無為已難能,況常而不變者乎?此古人所以貴也。無為、有為,上下之所以分。反是,則君不主而臣非臣矣!知不自慮,辮不自悅,能不自為,無為之本也。天不產而物化,地不長而物育,帝王無為而天下功,此無為之效也。曰神曰富而大,足以包之,此帝德所以配天地而乘之,馳萬物用人韋特其餘事,本要未詳,自然之理。自三軍、五兵至隆殺之服,雖五事之末,而鈴由於精神、心衛之運,則古人所不廢也,但非所先耳!若夫君臣、父子、夫婦之先後,猶天尊地卑之不可易,而聖人取象焉。神明之位,上下不紊;四時之序,先後有倫。萬物化作,萌區有狀,而物之盛衰變化見矣。此天地之序,而人所取法者也。宗廟、朝廷、鄉黨行事,莫不有序而道在其中。語道而非序,何取於道哉?故自先明天而道德次之至仁賢不肖襲情,皆因之而不可無,鈴分其能以稽效,叉由其名以考實,事上畜下,治物脩之要,莫越乎此。知謀不用,歸於自然,此太平之至治也。後引書曰至畜天下也,盖衍上文餘意云。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卷之四十一竟
  #1正字是『士』。
  #2『直』字應作『宜』。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卷之四十二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天道第三
  昔者舜問於堯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堯曰:吾不敖無告,不廢窮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婦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則美矣,而未大也。堯曰:然則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寧,曰月照而四時行,若晝夜之有經,雲行而雨施矣。堯曰:膠膠擾擾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黃帝、堯、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為哉?天地而已矣!
  郭註:無告者,所謂窮民。不廢者,常加恩也。與天合德,則雖出而靜,四時晝夜皆不為而自然也。膠膠擾擾乎,則目嫌有事,故曰古之王天下者奚為哉,天德而已矣。
  呂註:天德,則雖出而未嘗不寧。曰月照而四時行,往來屈伸莫有為之者也。晝夜有經,則相代乎前而莫知所萌,雲行雨施而天下均平矣。則其視不敖無告,不廢窮民者,豈不膠擾乎?舜之所言,乃天之合;堯之所言,人之合也。而世儒之所以知堯者,止此而已。故寓之二聖,以明所大而共美者,為在於此,與黃帝不異也。
  疑獨註:不敖無告至哀婦人,即是不敢侮鰥寡之意。美則美矣,未能澤及萬世而不為仁,此所以未大。天德者,自然之道,得於己,故出而有為,未嘗不靜,若曰月四時、雲行雨施,豈有心於天下之物哉?帝王之道,宜若是而已。堯聞舜言,知向用心之非膠膠擾擾,逐於人為而昧於天德,故以舜為天合,己為人合。天合者,與天同;人合者,與人同。天地覆載萬物,德無不被;為帝王者,莫不體之。雖黃帝、堯、舜亦莫大於德合天地而為美也。
  詳道註:不敖無告至哀婦人者,仁也。天德出寧至雲行雨施者,道也。仁,人也,而無不為,故曰人之合;道,天也,而無為,故曰天之合。然堯、舜一道也,堯行天道而所言者人,舜行人道而所言者天。行天而合乎人,故其德止於充實之美;行人而合乎天,故其功歸於光輝之大。膠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