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與舶上來者滋味相似一般,只無黃色。
  雷公云:凡使,多有訛偽。其有三驗:第一驗,將#33半銖安於熟銅器中一宿,至明沾阿魏處白如銀,永無赤色;第二驗,將一銖置五斗草自然汁中一夜,至明如鮮血色;第三驗,將一銖安柚樹上,樹立乾便是真。凡使,先於淨缽中研如粉了,於熱酒器上裹過,任入藥用。
  《千金翼》:尸疰惡氣,阿魏治之,神效。
  《別說》云:謹按:阿魏,《補注圖經》所說,合在木部,今二浙人家亦種,枝葉香氣皆同,而差淡薄,但無汁膏爾。
  高良薑
  雷州 儋州
  大溫。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陶隱居云:出高良#34郡,人腹痛不止,但嚼食亦效。形氣與杜若相似,而葉如山薑。
  《唐本》注云:生嶺南者,形大虛軟,江左者細緊。味亦不甚辛,其實一也。今相與呼細者為杜若,大者為高良薑。此非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高良薑,味辛,溫。下氣益聲,好顏色。煮作飲服之,止痢及霍亂。
  又按:《別本》注云:二月、三月採根,暴乾。味辛、苦,大熱,無毒。
  禹錫等按:《藥性論》云:高良薑,使。能治腹#35內久冷,胃氣逆嘔吐,治風破氣,腹冷氣痛,去風冷痺弱,療下氣冷逆衝心,腹痛吐瀉。
  《日華子》云:治轉筋瀉痢,反胃嘔食,解酒毒,消宿食。
  《圖經》曰:高良薑,舊不載所出州土,陶隱居云出高良郡,今嶺南諸州及黔、蜀皆有之,內郡雖有而不堪入藥。春生,莖、葉如薑苗而大,高一二尺許。花紅紫色如山薑。二月、三月採根,暴乾。古方亦單用,治忽心中惡,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塊,含咽津,逡巡即差。若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為末,煎湯常飲之佳。
  《聖惠方》:治霍亂、吐利、腹痛等疾。高良薑一兩剉,以水三大盞,煎取二盞半,去滓,下粳米二合,煮粥食之。
  《外臺秘要》:《備急》急霍亂吐利方。火炙高良薑令焦香。每用五兩,打碎,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亦治腹痛氣惡。
  蘇恭云:凡患腳氣,每旦任意飽食,午後可#36食,日晚不食。如饑,可食豉粥。若暝不消,欲成霍亂者,即以高良薑一兩打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盡即消。待極饑,乃食一碗薄粥,其藥唯極,飲之良。若卒無高良薑,母薑一兩代之,以清酒一升,煮令極熟,和#37滓食之。雖不及高良薑,亦大效矣。
  《十全方》:治心脾痛。以高良薑細剉,微炒杵末,米飲調下一錢匕,立止。
  百部根
  衡州 峽州 滁州
  微溫。禹錫等謹按:《蜀本》云微寒。主咳嗽上氣。
  陶隱居云:山野處處有,根數十相連,似天門冬而苦強,亦有小毒,火炙酒漬飲之,療咳嗽,亦主去虱。煮作湯,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一種草似百部,但長大爾,懸火上令乾,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主暴嗽甚良,名為嗽藥。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潤處,是以長大爾。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百部根,火炙浸酒,空腹飲,去蟲蠶咬兼疥癬瘡。
  禹錫等按:《藥性論》云:百部,使。味甘,無毒。能治肺家熱,上氣咳逆,主潤益肺。
  《日華子》云:味苦,無毒。治疳蛔及傳尸,骨蒸勞,殺蛔蟲、寸白、蟯蟲,并治一切樹木蛀蚛,燒之亦可殺蠅蠓。又名婆婦草。一根三十來莖。
  《圖經》曰:百部根,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江、湖、淮、陝、齊、魯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乃十五六枚,黃白色,二月、三月、八月採,暴乾用。古今方書治嗽多用。葛洪主卒嗽。以百部根、生薑丰物,各絞汁合煎,服二合。張文仲單用百部根,酒漬再宿。大溫,服一升,日再。《千金方》療三十年嗽。以百部根二十斤,,搗絞取汁,煎之如飴,服方寸匕,日三服,驗。
  《唐本》云:微寒,有小毒。
  雷公云:凡使,採得後,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數十條,懸於檐下令風吹,待土乾後,卻用酒浸一宿,漉出焙乾,細剉用。忽一窠自有八十三條者,號曰地仙苗。若修事餌之,可千歲也。
  《外臺秘要》:治誤吞錢。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漬一宿,溫服一升,日再服。
  《續十全方》:治暴嗽。百部藤根搗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湯煎成膏咽之。
  《抱朴子》:百部根,理咳嗽及殺虱。
  蘹音懷香子
  簡州
  味辛,平,無毒。主諸瘻,霍亂及蛇傷。
  《唐本》注云:葉似老葫荽,極細,莖粗,高五六尺,叢生。今注一名茴香子。亦主膀胱、腎間冷氣,及盲腸氣,調中止痛,嘔吐也。唐本先附。
  禹錫等按:《藥性論》云:蘹香亦可單用,味苦、辛。和諸食中甚香,一切臭氣。又卒惡心,腹中不安。煮食之,即差。川中多食之。
  《日華子》云:得酒良,治乾濕腳氣并腎勞,□疝氣,開胃下食,治膀胱痛,陰疼。入藥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