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枚,雞子大,碎,綿裹,桂心二兩,人參四兩,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虛者便愈,實者三日復發汗,至三日復不愈者,宜去石膏,加芒消三合。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內芒消,分兩服。微下利則愈。禁生蔥。孫思邈療遺溺,小便澀,亦用三物木防己湯。
  陳藏器云:如陶所注,即是木防己,用體小同。按木、漢二防,即是根、苗為名。漢主水氣,木主風氣,宣通。作藤著木生,吹氣通一頭,如通草。
  雷公云:凡使,勿使木條,以其木條已黃、腥、皮皺,上有丁足子,不堪用。夫使#28防己要心花文黃色者。然細剉,又剉車前草根相對同蒸,半日後出曬,去車前草根,細剉用之。
  《肘後方》:服雄黃中毒,防己汁解之。防己實焙乾為末,如茶法煎服,俗用治脫肛。
  《初虞世南#29方》:治肺痿咯血,多痰。防己、葶藶等分為末,糯米飲調下一錢。
  天麻
  邵州
  味辛,平,無毒。主諸風濕痺,四肢拘孿,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久服益氣,輕身長年。生鄆州、利州、太山、嶗山諸山。五月採根,曝乾。葉如芍藥而小,當中抽一莖,直上如箭簳。莖端結實,狀若續隨子。至葉枯時,子黃熟。其根連一二十枚,猶如天門冬之類。形如黃瓜,亦如蘆菔,大小不定。彼人多生啖,或蒸煮之。今多用鄆州者佳。今附。
  禹錫等按:《別注》又云:主諸毒惡氣,皮#30滿,寒疝,下血。今處處有之。時人多用焉。莖似箭簳,赤色,故莖名赤箭也。
  《藥性論》云:赤箭脂,一名天麻,又名定風草。味甘,平。能治冷氣□痺,癰□不遂,語多恍惚,多驚失志。
  陳藏器云:天麻,寒。主熱毒癰腫。搗莖、葉以傅之,亦取子作飲,去熱氣。生平澤,似馬鞭草,節節生紫花,花中有子,如青葙子。
  《日華子》云:味甘,暖。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鬼疰蠱毒,通血脈關竅,服無忌。
  《圖經》曰:天麻,生鄆州、利州、太山、勞#31山,今京東、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春生苗,初出若芍藥,獨抽一莖直上,高二三尺,如箭簳狀,青赤色,故名赤箭脂。莖中空,依半以上,貼莖微有尖小葉。梢頭生成穗,開花,結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卻透虛入莖中,潛生土內。其根形如黃瓜,連生一二十枚,大者有重半斤或五六兩。其皮黃白色,名白龍皮,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內採。初取得,乘潤刮去皮,沸湯略煮過,暴乾收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甚珍。
  雷公云:凡使,勿用御風草,緣與天麻相似,只是葉、莖不同,其御風草根、莖、斑葉皆白有青點。使御風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腸結之患。修事天麻十兩,用蒺藜子一鎰,緩火熬焦熟後,便先置天麻十兩於瓶中,上用火炒過蒺藜蓋內,外便用三重紙蓋并繫,從巳至未時,又取蒺藜子,再入熬炒,准前安天麻於瓶內,用炒了蒺藜子於中,依前蓋。又隔一伏時後出,如此七遍,瓶盛出後,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剉,單搗。然用御風草,修事法亦同天麻。
  《別說》云:謹按:赤箭條下所說甚詳,今就此考之,尤為分明。詳此《圖經》之狀,即赤箭苗之未長大者。二說前後自不同,則所為紫花者,又不知是何物也。若依赤箭條後用之為是。
  《衍義》曰:天麻,用根,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仍須加而用之。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苗則赤箭也。
  阿魏
  廣州
  味辛,平,無毒。主殺諸小蟲,去臭氣,破癥積,下惡氣,除邪鬼蠱毒。生西蕃及崑崙。
  《唐本》注云:苗、葉、根、莖酷似白芷。搗根汁,日煎作餅者為上,截根穿暴乾者為次。體性極臭而能止臭,亦為奇物也。唐本先附。
  禹錫等按:蕭炳云:今人日煎蒜白為假者,真者極臭,而去臭為奇物。今下細蟲極效。
  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阿魏出伽閣郍國,即北天竺也。伽閣郍呼為形虞,亦出波斯國。波斯呼為阿虞。載樹長八九尺,皮色青黃。三月生葉,形似鼠耳。無花實。斷其枝,汁出如飴,久乃堅凝,名阿魏。拂林國僧彎所說同。摩伽陀僧提婆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
  《日華子》云:阿魏,熱。治傳尸,破癥癖冷氣,辟溫治瘧,兼主霍亂,心腹痛,腎氣,溫瘴,禦一切蕈菜毒。
  《圖經》曰:阿魏,出西蕃及崑崙,今惟廣州有之。舊說苗、葉、根極似白芷。搗根汁,日煎作餅者為上,截根穿暴乾者為次。今廣州出者,云是木膏液滴釀結成。二說不同。謹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阿魏木,生波斯國,呼#32為阿虞。木長八九尺,皮色青黃。三月生葉,似鼠耳,無花實。斷其枝,汁出如飴,久乃堅凝,名阿魏。或云取汁和米、豆屑,合釀而成,乃與今廣州所生相近耳。
  《海藥》云:謹按《廣志》云:生石崑崙國。是木津液,如桃膠狀。其色黑者不堪,其狀黃散者為上。其味辛,溫。善主於風邪鬼疰,并心腹中冷,服餌。又雲南長河中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