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嬠』,據晦明軒本改。
  #32將:晦明軒本作『杵』。
  #33通:晦明軒本作『遍』。
  #34豫:晦明軒本作『橡』。
  #35嗽:原作『漱』,據晦明軒本改。
  #36視:晦明軒本作『神』。
  #37紫:原作『此』,據晦明軒本改。
  #38為:晦明軒本作『謂』。
  #39未:原作『若』,據晦明軒本改。
  #40辟:晦明軒本作『澼』。
  #41大:晦明軒本作『犬』。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十二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草部中品之上
  乾薑
  味辛,溫、大熱,無毒。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痺,腸澼下痢,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生者尤良。
  《圖經》云:文具生薑條下。
  禹錫云:謹按《唐本》注云:治短、結氣#1,止血,宣諸絡脈,發汗,久服令眼暗。
  《外臺秘要》:治瘧不痊。乾薑、高良薑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服。又方:治卒心痛。乾薑為末,米飲調下一錢。
  《千金方》:治齆鼻,以乾薑末蜜和塞鼻中。
  《肘後方》:治身體重,小腹急,熱必上衝胸,頭重不能舉,眼中生翳,膝經拘急。乾薑四兩,末。湯和溫服,覆取汗,得解。又方:治寒痢。切乾薑如大豆,米飲服六七十枚,日三夜一服。痢青色者為寒痢,累服得效。
  《王氏博濟方》:治瘧。乾薑炒令黑色,搗羅為末,臨發時以溫酒調三錢服,已發再服之。
  《廣利方》:治諸蛇毒螫人欲死兼辟蛇。乾薑、雄黃等分,同研,用小絹袋盛擊臂上,男左女右,蛇聞藥氣逆避人。螫毒傅之。
  《孫真人方》:治水瀉無度。乾薑末,粥飲調一錢服,立效。
  《集驗方》:治血痢神效。乾薑急於火內燒黑,不令成灰,瓷碗合放冷,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又方:治咳嗽,冷氣結脹。乾薑為末,熱酒調半錢服。兼治頭旋眼眩,立效。
  《傷寒類要》:治傷寒,婦人得病雖差,未滿百日,不可與交合,為陰陽之病,必拘急,手足拳欲死,丈夫病名為陰易,婦人名為陽易,速當汗之可愈,滿四日不可療,宜令服此藥。乾薑四兩為末,湯調頓服。覆衣被出汗得解,手足伸遂愈。
  生薑
  涪州 溫州
  味辛,微溫。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久服去臭氣,通神明。生犍為川谷及荊州、揚州,九月採。秦椒為之使,殺半夏、莨菪毒,惡黃苓、黃連、天鼠糞。
  《圖經》曰:生薑,生犍為山谷及荊州、揚州,今處處有之,以漢、溫、池州者為良。苗高二三尺,葉似箭竹葉而長,兩兩相對。苗青根黃,無花實。八九月採根,於長流水洗過,日曬為乾薑。又《千金方》主痰澼,以薑附湯治之,取生薑八兩,附子生用四兩,四破之,二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亦主卒風。禁豬肉、冷水。崔元亮《集驗方》載敕賜薑茶治痢方,以生薑切如麻粒大,和好茶一兩碗,呷,任意,便差。若是熱痢即留薑皮,冷即去皮,大妙。劉禹錫在淮南與李亞同幕府,李每與人藥而不出方,或譏其吝。李乃情話曰:凡人患嗽,多進冷藥,若見此方用藥熱燥,即不肯服,故但出藥多效,試之信然。李卿換白髮方云:刮老生薑皮一大升,於鐺中以文武火煎之、不得令過沸,其鐺惟得多油膩者尤佳,更不須洗刷,便以薑皮置鐺中,密固濟,勿令通氣。令一精細人守之,地色未分,便須煎之,緩緩不得令火急。如其人稍疲,即換人看火,一伏時即成,置於瓷缽中,極研之。李云:雖曰一復時,若火候勻即至日西藥成也。使時先以小物點取如麻子大,先於白鬚下點藥訖,然後拔之,再拔以手指熟撚之,令入肉。第四日當有黑者生,神效。
  陶隱居云:乾薑,今惟出臨海、章安,兩三村解作之。蜀漢薑舊美,荊州有好薑,而并不能作乾者。又云:生薑,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邪寒熱。久服少志少智,傷心氣。如此則不可多食。
  《唐本》注云:薑,久服通神明,主風邪,主痰氣。生者尤良。《經》云:久服通神明,即可常啖也。
  陳藏器云:生薑,本功外,汁解毒藥,自餘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用熱即去皮,要冷留皮。
  《日華子》云:乾薑,消痰,下氣,治轉筋,吐瀉,腹臟冷,反胃乾嘔,瘀血,撲損,止鼻洪,解冷熱毒,開胃,消宿食。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乾薑,臣,味苦、辛。治腰腎中疼冷,冷氣,破血去風,通四肢關節,開五臟六腑,去風毒冷痺,夜多小便。乾者治嗽,主溫中,用秦艽。主霍亂不止,腹痛,消脹滿,冷痢,治血閉。病人虛而冷,宜加用之。又云:生薑,使。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乾并治嗽,療時疾,止嘔逆#2,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熱不能食,搗汁和蜜食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結氣實,心胸擁隔,冷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