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薇銜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風濕痺,歷節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瘻癰腫,暴癥,逐水,療痿蹶。久服輕身明目。一名糜銜,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無心,一名無顛。生漢中川澤及冤句、邯鄲。七月採莖、葉,陰乾。得秦皮良。
  陳藏器云:婦人服之,絕產無子。《唐本》注云:此草叢生,似茺蔚及白頭翁,其葉有毛,莖赤。療賊風大效。南人謂之吳風草,一名鹿銜草,言鹿有疾,銜此草差。又有大小二種,楚人猶謂大者為大吳風草,小者為小吳風草也。
  白兔藿
  味苦,平,無毒。主蛇虺、蜂蠆、猘狗、菜肉、蠱毒,鬼疰、風疰,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消除之。又去血,可末著痛上,立消。毒入腹者,煮飲之即解。一名白葛。生交州山谷。
  陶隱居云:此藥療毒,莫之與敵,而人不復用,殊不可解,都不聞有識之者,想當似葛爾,須別廣訪,交州人未得委悉。
  《唐本》注云:此草荊、襄間山谷大有,苗似蘿摩,葉圓厚,莖俱有白毛,與眾草異,蔓生,山南俗謂之白葛。用療毒有效。
  禹錫云:按《蜀本圖經》云:蔓生,葉圓若專,今襄州北、汝州南岡上有。五月、六月採苗,日乾。
  《海藥》云:主風邪熱極,宜煮白兔藿飲之。乾則搗末,傅諸毒妙。
  鬼督郵
  味辛、苦,平,無毒。主鬼疰、卒忤中惡,心腹邪氣,百精毒,溫瘧疫疾,強腰腳,益膂力。一名獨搖草。
  《唐本》注云:苗惟一莖,葉生莖端若傘,根如牛膝而細黑。所在有之。有亦叢生,今人以徐長卿代之,非也。唐本先附。
  雷公云:凡採并細剉了,搗,用生甘草水煮一伏時,漉出用也。
  白花藤
  味苦,寒,無毒。主解諸藥、菜、肉中毒。酒漬服之,主虛勞風熱。生嶺南、交州、廣州平澤。
  《唐本》注云:苗似野葛而白花。根皮厚,肉白,其骨柔於野葛。唐本先附。
  雷公云:凡使,勿用菜花藤,緣真似白花藤,只是味不同。菜花藤酸澀,不堪用。其白花藤,味甘香,採得後去根細剉,陰乾用之。
  人肝藤
  主解諸毒藥,腫遊風,腳手軟痺。并研服之,亦煮服之,亦傳病上。生嶺南。葉三椏,花紫色。一名承露仙。又有伏雞子,亦名承靈仙,葉圓,與此名同物異。
  《海藥》云:《廣志》云:生嶺南山石間,引蔓而生。主蟲毒及手腳不遂等風。生研服。
  越王餘算
  味鹹,平,無毒。主下水,破結氣。生南海水中,如竹算子,長尺許。《異苑》曰:晉安有越王餘算,葉白者似骨,黑者似角。云是越王行海作籌有餘,棄於水中而生。
  《海藥》云:味鹹,溫。主水腫浮氣,結聚宿滯不消,腹中虛嗚,并宜煮服之。
  石蓴
  味甘,平,無毒。下水,利小便。生南海中水石上。《南越志》云:似紫菜,色青。《臨海異物志》曰:附石生也。
  《海藥》云:主風秘不通,五膈氣,并小便不利,臍下結氣,宜煮汁飲之。胡人多用治耳疾。
  海根
  味苦,小溫,無毒。主霍亂中惡,心腹痛,鬼氣注忤,飛尸,喉痺,蠱毒,癰疽惡腫,赤白遊胗,蛇咬大#41毒。酒及水磨服,傅之亦佳。生會稽海畔山谷,莖赤,葉似馬蓼,根似菝葜而小也,海人極用之。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十一 竟
  #1川: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主:原作『王』,據晦明軒本改。
  #3苦:原作『若』,據晦明軒本改。
  #4秋:晦明軒本作『句』。
  #5貝:原作『目』,據晦明軒本改。
  #6疾:晦明軒本作『疝』。
  #7二:晦明軒本作『一』。
  #8二:晦明軒本作『三』。
  #9鬼:晦明軒本作『蒐』。
  #10鬼:晦明軒本作『蒐』。
  #11堪:晦明軒本作『甚』。
  #12氏:原作『民』,據晦明軒本改。
  #13煎:晦明軒本『煎」下有『至』字。
  #14一服:晦明軒本作『二升』。
  #15治:晦明軒本作『泡』。
  #16面:原作『而』,據晦明軒本改。
  #17奸:原作『好』,據晦明軒本改。
  #18饑:原作『饒』,據晦明軒本改。
  #19呼:原作『去』,據晦明軒本改。
  #20瘡:晦明軒本作『療』。
  #21取:晦明軒本作『服』。
  #22汁:原作『汗』,據晦明軒本改。
  #23排:晦明軒本作『桃』。
  #24苽:晦明軒本作『荒』。
  #25杜:晦明軒本作『牡』。
  #26疰瘡:晦明軒本作一『癢』字。
  #27腦:晦明軒本『腦』下有『痛』一字。
  #28苓:晦明軒本作『芩』。
  #29廣:原作『黃』,據晦明軒本改。
  #30潞:原作『路』,據晦明軒本改。
  #31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