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風,頭中久風,風眩。一名薇蕪,一名茳蘺,芎藭苗也。生雍州川澤及冤句。四月、五月採葉,暴乾。
  《圖經》曰:蘼蕪《說文》已具芎藭條下。
  陶隱居云:今出歷陽,處處亦有,人家多種之。葉似蛇床而香,騷人借以為譬,方藥用甚稀。
  《唐本》注云:此有二種:一種似芹葉,一種似蛇床。香氣泪似,用亦不殊爾。
  禹錫云:按《爾雅》云:蕲苣,蘼蕪。注:香草,葉小如萎狀。疏引郭云:如萎蔫之狀。
  《廣志》曰:蘼蕪,香草。魏武帝以藏衣中。
  郭璞贊曰:蘼蕪香草,亂之蛇床,不隕其貴,自烈以芳。
  營#53實
  味酸,溫、微寒,無毒。主癰疽,惡瘡,結肉,跌筋,敗瘡,熱氣,陰蝕不瘳,利關節。久服輕身益氣。根止泄痢腹痛,五臟客熱,除邪逆氣,疽癰,諸惡瘡,金瘡傷撻,生肉復肌。一名薔薇,一名牆麻,一名牛棘,一名牛勒,一名薔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川谷及蜀郡。八月、九月採,陰乾。
  《藥性論》云:薔薇,使,味苦。子,治頭瘡白禿,主#54五臟客熱。
  陶隱居云:營實即是薔薇子,以白花者為良。根亦可煮釀酒,莖、葉亦可煮作飲。
  《日華子》云:白薔薇根,味苦、澀,冷,無毒。治熱毒風,癰疽,惡瘡,牙齒痛,治邪氣,通血經,止赤白痢,腸風瀉血,惡瘡疥癬,小兒疳風#55肚痛。野白者用良。
  雷公云:今薔薇也。凡採得,去根并用粗布拭黃毛了,用刀於槐砧上細剉,用漿水拌令濕,蒸一宿,至明出,日乾用。
  禹錫云:按《蜀本圖經》云:即薔薇也。葛洪治金創#56方:用薔薇灰末一方寸匕,日三服之。
  《外臺秘要方》:治鯁及刺不出。薔薇根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千金方》:治癰腫發背及癰癤已潰爛,疼痛。薔薇殼更炙熨之,即愈。又方:治小兒疳痢,行數暴多。生薔薇根洗爭切,以適多少濃煎汁,稍稍飲之差。
  《肘後方》:治口瘡。以根避風打去土,煮濃汁溫含,冷易。《聖惠方》同。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十 竟
  #1又方:晦明軒本作『續十全方』。
  #2匙:晦明軒本作『匕』。
  #3其:晦明軒本作『真』。
  #4泣:原作『此』,據晦明軒本改。
  #5附:原作『用』,據晦明軒本改。
  #6耳:晦明軒本作『惡』。
  #7服:晦明軒本作『平』。
  #8而:晦明軒本作『西』。
  #9縣最:原作『現敢』,據晦明軒本改。
  #10粗:原作『分』,據晦明軒本改。
  #11擊:原作『繫』,據晦明軒本改。
  #12囚:晦明軒本作『因』。
  #13昔:原作『若』,據晦明軒本改。
  #14升:原作『丹』,據晦明軒本改。
  #15用:晦明軒本作『五』。
  #16頓:晦明軒本作『頻』。
  #17血:晦明軒本作『止』。
  #18經:原作『虛』,據晦明軒本改。
  #19道:晦明軒本作『通』。
  #20瘍:原作『傷』,據晦明軒本改。
  #21寸:晦明軒本作『尺』。
  #22言:晦明軒本作『宗』。
  #23癭:原作『瘦』,據晦明軒本改。
  #24焙乾:晦明軒本作『倍用』。
  #25山:晦明軒本作『瀝』。
  #26門:晦明軒本作『間』。
  #27正:晦明軒本作『塹』。
  #28牡:晦明軒本作『牝』。
  #29陳:『陳』上原有『以』字,且接『陶隱居』文后,今據晦明軒本刪『以】字,另分段。
  #30鮮:晦明軒本作『繕』。
  #31殊:原作『味』,據晦明軒本改。
  #32莖:晦明軒本作『痙』。
  #33爵:晦明軒本作『鬱』。
  #34思:晦明軒本作『志』。
  #35臉上:晦明軒本作『重舌』。
  #36炒:晦明軒本作『抄』。
  #37者:原作『昔』,據晦明軒本改。
  #38隱:晦明軒本『隱』下有『居所引』三字。
  #39有,寄:晦明軒本作『府、舒』。
  #40神:晦明軒本作『腳』。
  #41一: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42以:晦明軒本作『似】。
  #43綠:晦明軒本作『緣』。
  #44對:晦明軒本『對』下有『蒸』字。
  #45草:晦明軒本作『菘』。
  #46延:晦明軒本作『廷』。
  #47致:晦明軒本作『言』。
  #48致:晦明軒本作『戲』。
  #49小: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50與:原作『南』,據晦明軒本改。
  #51濕:『濕』下原有『乾』字,據晦明軒本刪。
  #52圓:原作『丸』,據晦明軒本改。下一『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