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25-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爽-第41页

薏,非真。其花正相似,唯以甘、苦別之爾。
  《日華子》云:治四肢遊風,利血脈,心煩,胸膈壅悶,并癰毒,頭痛,作枕明目,葉亦明目,生熟可食。
  楊損之云:甘者入藥,苦者不任。
  《食療》云:甘菊可作羹,主頭風,目眩;泪出,去煩熱,利五臟。
  《肘後方》:犯丁腫垂死。菊葉一握,搗絞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驗。冬用其根。
  《衍義》曰:菊花,近世有二十餘種,惟單葉花小而黃綠,葉色深小而薄,應候而開者是也。《月令》所謂菊有黃花者也。又鄧州白菊,單葉者亦入藥,餘依#13經不用。專治頭目風熱,今多收之作枕。
  人參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令人不忘。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參。如人形者有神。生上黨山谷及遼東。高麗、潞州、澤、易、檀、箕、幽、媯等州并出,蓋以其山相連接,故皆有之。次出海東新羅國,又出渤海,今河東諸州及泰州皆有之。又河北閩中來者,俱不及上黨者佳。二月、四月、八月上旬採根,竹刀刮,暴乾,無令見風。茯苓為之使,惡溲疏,反藜蘆。又云:馬蘭為使,惡鹵鹹。
  《圖經》曰:試上黨人參者,當使二人同走,一與人參含之,一不與人參,俱走三五里許,其不含人參者必大喘,含者氣息自如,此乃人參之力也。李絳《兵部手集方》療反胃,嘔吐無常,粥飲入口即吐,困弱無力,垂死者,以上黨人參三大兩擘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熱頓服。唐名醫治心腹病。
  《藥性論》云:人參,主五臟氣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痰#14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亂煩悶,嘔噦,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
  陶隱居云:上黨郡在冀州西南。今魏國所獻即是,形長而黃,狀如防風,多潤實而甘。俗用不入服乃重百濟者,形細而堅白,氣味薄於上黨。次用高麗,高麗即是遼東。形大而虛軟,不及百濟。百濟今以屬高麗,高麗所獻,兼有兩種,止應擇取之爾。實用并不及上黨者。高麗人讚曰:三椏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椵樹相尋。椵音賈。今注:高#15麗、百濟者。太行山所出,謂之紫團參。
  《日華子》云:殺金石藥毒,調中治氣,消食開胃,食之無忌。
  《外臺秘要》:治蜂、蝎螫人方。人參嚼以封之。
  《千金方》:開心,肥健。大人參一分,豬肘#16十分,酒拌,服百日,滿體髓溢,日誦千言,肌膚潤,去熱風痰。
  《經驗後方》:治大人、小兒不進乳食,和氣去痰。人參四兩,半夏一兩,生薑汁熬一宿,曝乾為末,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後生薑湯吞下。又方:治狗咬破傷風。以人參不計多少,桑柴火燒令烟絕,用盞子合研為末,糝在瘡上,立效。
  《勝金方》:治吐血。以人參一味為末,雞子清投新伋水調下一錢服之。又治咳嗽上氣,喘急。
  《衍義》曰:人參,今之用者,皆河北榷場博易到,盡是高麗所出,率虛軟味薄,不若潞州上黨者味厚體實,用之有據。
  天門冬
  味苦、甘,平、大寒,無毒。主諸暴風濕偏痺,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保定肺氣,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饑。一名顛勒。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採根,暴乾。垣衣、地黃為之使,畏曾青。
  《圖經》曰:今處處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釵股,高至丈餘,葉如茴香,極尖細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澀而無刺者。其葉如絲杉而細散,皆名天門冬。夏生白花,亦有黃色者。秋結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後無花,暗結子。其根白或黃紫色,大如手指,長二三寸,大者為勝,頗與百部根相類。
  《藥性論》云: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除熱,通腎氣。療肺痿,生癰吐膿,治濕疥,止消渴,去熱中風,宜久服。煮食之,令人肌體滑澤,除身中一切惡氣,不潔之疾。
  《唐本》注云:此有二種,苗有刺而澀者,無刺而滑者,俱是門冬。俗云顛刺、浣草者,形貌詺之。雖作數名,終是一物。二根浣垢俱淨,門冬、浣草,互名之也。詺,音瞑。
  《日華子》云:貝母為使。鎮心,潤五臟,益皮膚,悅顏色,補五勞七傷。治肺氣并嗽,消痰,風痺,熱毒遊風,煩悶吐血,去心用。
  楊損之云:服天門冬,誤食鯉魚中毒,浮萍解之。
  《抱朴子》云:或名地門冬,或名筵門冬,或名巔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其生高地,根短味甜氣香者上;其生水側下地者,葉細似蘊而微黃,根長而味多苦氣臭者下。亦可服食,然喜令人下氣,為益又遲也。服之百日,皆丁壯兼倍,快於术及黃精也。杜紫微服之,御八十妾,有男一百四十人#17。
  《食療》云:補虛勞,治肺勞,止渴,去熱風。可去皮、心,入蜜煮之,食後服之。若曝乾,入蜜丸尤佳。
  《外臺秘要》:治風癲引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