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鏡》云:治五臟邪氣厭穀者,治脾胃腸澼,大渴熱中,暴疾惡瘡。煮令熟,和醬、醋食。
同蒿
平。主安心氣,養脾胃,消水飲。又動風氣,熏人心,令人氣滿,不可多食。
羅勒
味辛,溫,微毒。調中消食,去惡氣,消水氣,宜生食。又療齒根爛瘡,為灰用甚良。不可過多食,壅關節,澀榮衛,令血脈不行。又動風,發腳氣,患啘,取汁服半合定。冬月用乾者煮之。子,主目翳及物入目,三五顆致目中,少頃當濕脹,與物俱出。又療風赤眵淚。根,主小兒黃爛瘡,燒灰傅之,佳。北人呼為蘭香,為石勒諱也。
《圖經》曰:此有三種:一種堪作生菜;一種葉大,二十步內聞香;一種似紫蘇葉。
陶隱居云:術家取羊角、馬蹄燒作灰,撒於濕地,遍踏之,即生。俗呼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
《外臺秘要方》云:治面上滅瘢方。木蘭香一斤,以三歲米醋浸令沒,百石出暴乾,為末,以傅之。用醋漿漬,百日出,日乾,末,服方寸匕。
石胡荽
寒,無毒。通鼻氣,利九竅,吐風痰。不任食,亦去翳,熟挼內鼻中,翳自落。俗名鵝不食草。
芥
味辛,溫,無毒。歸鼻。主除腎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食溫中。
《圖經》曰:芥,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似菘而有毛,味極辛辣,此所謂青芥也。芥之種亦多,有紫芥,莖、葉純紫,多作齏者,食之最美;有白芥,子粗大色白,如粱米,此入藥者最佳。
陶隱居云:似菘而有毛,味辣,好作菹,亦生食。其子可藏冬瓜。又有莨,以作菹,甚辣快。
《唐本》注云:此芥有三種:葉大粗者,葉堪食,子入藥用,熨惡疰至良。葉小子細者,葉不堪食,其子但堪為齏爾。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從戎中來,《別錄》云:子主射工及疰氣發無常處,丸服之,或搗為末,醋和塗之,隨手有驗。
《衍義》曰:芥,似蕪菁,葉上紋皺起,色尤深綠為異。子與苗皆辛,子尤甚,多食動風。一品紫芥,與此無異,紫色可愛,人多食之,然亦動風。又白芥子,比諸芥稍大,其色白,入藥用。
萊菔根
味辛、甘,溫,無毒。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氣,消穀,去痰癖,肥健人。生搗汁服,主消渴,試有大效。菔音匐。
《唐本》注云:陶謂溫菘是也。其嫩葉作生菜食之。大葉熟啖,消食和中。根效在蕪菁之右。
《爾雅》云:葖,蘆萉。釋曰:紫花菘也。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一名葖,俗呼雹葖,一名蘆菔,今謂之蘿蔔是也。
蕭炳云:蘿蔔根,消食,利關節,理顏色,練五臟惡氣,制麵毒。凡人飲食過度,生嚼下之,便消。研如泥制麵,作賻飥佳,飽食亦不發熱。亦主肺嗽吐血。酥煎食,下氣。
《衍義》曰:萊菔根,即前條所謂蘆菔,今人止謂之蘿蔔,河北甚多,登、萊亦好。服地黃、何首烏人食之,則令人髭髮白。世皆言草木中,惟此下氣速者,為其辛也。不然如生薑、芥子又辛也,何止能散而已。萊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緩而又下氣速也。散氣用生薑,下氣用萊菔。
荏子
味辛,溫,無毒。主咳逆,下氣,溫中,補體。葉,主調中,去臭氣。九月釆,陰乾。
陶隱居云:荏狀如蘇大,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雜米作糜,甚肥美,下氣,補益。東人呼為蕉,以其似蘇字,但除禾邊故也。笮其子作油,用#21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服食斷穀亦用之,名為重油。
胡瓜葉
味苦,平,小毒。主小兒閃癖,一歲服一葉已上,斟酌與之。生挼絞汁服,得吐下。根,搗傅胡刺毒腫。其實味甘,寒,有毒。不可多食,動寒熱,多瘧病,積寒#22熱,發疰氣,令人虛熱,上逆少氣,發百病及瘡疥,損陰血脈氣,發腳氣。天行後不可食,小兒切忌,滑中,生疳蟲。不與醋同食。北人亦呼為黃瓜,為石勒諱,因而不改。
《千金髓》:水病肚脹至四肢腫。胡瓜一個破作兩片,不出子,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爛,空心頓服,須臾下水。
越瓜
味甘,寒。利腸胃,止煩渴。不可多食,動氣,發諸瘡,令人虛弱不能行,不益小兒,天行病後不可食。又不得與牛乳、酪及鮓同餐,及空心食,令人心痛。
禹錫云:按陳藏器云:越瓜,大者色正白,越人當果食之。利小便,去煩熱,解酒毒,宣泄熱氣。小者糟藏之,為灰,傅口吻瘡及陰莖熱瘡。
白芥
味辛,溫,無毒。主冷氣。色白,甚辛美,從西戎來。子,主射工及疰氣,上氣發汗,胸膈痰冷,面黃。生河東。
《圖經》曰:文具芥條下。
《日華子》云:白芥,能安五臟,功用與芥頗同。子,燒灰服,可辟邪魅。
《千金方》:治反胃,吐食上氣。小芥子日乾為末,酒服方寸匕。
《肘後方》:治中風,卒不得語。以苦酒煮芥子,傅頸一周,以帛包之,一日一夕乃差。
龍葵
味苦,寒,無毒。食之解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