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其粒尖小於他穀,收實少,故能種者亦稀,白色者味淡。
  黍米
  味甘,溫,無毒。主益氣補中,多熱,令人煩。
  陶隱居云:荊、南#29州及江北皆種此。其苗如蘆而異於粟,粒亦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呼秫粟為黍,非也。北人作黍飯,方藥釀黍米酒,則皆用秫黍也。又有穄米與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不宜人,言發宿病。
  《唐本》注云:黍有數種,已備注前條,今此通論丹黑黍米爾,亦不似蘆,雖似粟而非粟也。穄即稷也,具釋後條。
  禹錫云:按孟詵云:黍米,性寒。患鱉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過三兩度愈。謹按:性寒,有少毒。不堪久服,昏五臟,令人好睡。仙家重此。作酒最勝餘糧。又,燒為灰,和油塗杖瘡,不作瘢,止痛。不得與小兒食之,令不能行。若與小貓,犬食之,其腳便踻曲,行不正。緩人筋骨,絕血脈。
  《食療》云:合葵菜食之,成痼疾。於黍米中藏乾脯通。《食禁》云:牛肉不得和黍米、白酒食之,生寸白蟲。
  《千金方》:治人、六畜天行時氣病,豌豆瘡方。濃煮黍穰汁洗之。一莖是穄穰則不差。瘡若黑者,杵蒜封之。亦可煮乾芸苔洗之。
  《肘後方》:食苦瓠中毒。煮黍稷#30汁解之,飲數升止。又云:治湯火所灼未成瘡。黍米、女麯等分,各熬令焦,杵,下以雞子白傅之。
  丹黍米
  味苦,微溫,無毒。主咳逆,霍亂,止泄,除熱,止煩渴。
  陶隱居云:此即赤黍米也,亦出北間,江東時有種,而非土所宜,多入神藥用。又,黑黍名秬,供釀酒祭祀用之。
  禹錫云:按《爾雅》云:秬,黑黍。秠,一稃二米。釋曰:按《詩˙生民篇》云:誕降嘉種,維秬維秠。李巡云:黑黍一名秬黍。秬#31,即黑黍之大名也。秠,是黑黍米一稃有二米者,別名為秠。若然秬、秠皆黑黍矣。而《春官˙鬯人》注云:釀秬為酒,秬如黑黍,一秠二米。言如者,以黑黍一米者多,秬為正二米。則秬中之異,故言如以明秬有二等,則一米者亦可為汁。又云:秠即皮,其稃亦皮也。秠、稃,古今語之異耳。漢和帝時,任城縣生黑黍、或三四實,實二米,得黍三斛八斗是也。
  《日華子》云:赤黍米,溫。下氣,止咳嗽,除煩,止渴,退熱。不可合蜜并葵同食。
  《傷寒類要》:傷寒後,男子陰易。來三兩煮薄飲,酒和飲之。發汗出愈,隨人加減。
  《衍義》曰:丹黍米,黍皮赤,其米黃,惟可為糜,不堪為飯。黏著難解,然亦動風。
  白粱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
  陶隱居云:今處處有,襄陽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食,亦以除熱。
  《千金方》:主霍亂不吐。白粱粉米五合,水一升,和之頓服,如粥食。
  《肘後方》:手足忽發疣。取粱粉,鐵鐺熬令#32赤以塗之,以眾人唾和塗上,厚一寸,即消。
  黃粱米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和中,止泄。
  陶隱居云:黃粱,出青、冀州,此間不見有爾。
  《唐本》注云:黃粱,出蜀、漢,兩浙間亦種之。穗大毛長,穀米俱粗於白粱一,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於諸粱,人號為竹根黃。
  《外臺秘要》:小兒面上生瘡如火燒。以一升末#33,蜜水和傅之,差為度。又方;治霍亂煩躁。以黃粱米粉半升,水一升半,和絞如白飲,頓服。糯米亦得。
  《肘後方》:治霍亂吐下後,大渴多飲則殺人。黃粱米五升,水一斗,煮取三升清澄,稍稍飲之。
  《食醫心鏡》:主益氣和中,止泄痢,去當風臥濕,遇冷所中等病。以作飲食之。
  《兵部手集》:治孩兒赤丹不止。上翻#34用黃米粉、雞子白和傅。
  蘗米
  味苦,無毒。主寒中,下氣,除熱。
  陶隱居云:此是以米為蘗,非別米名也。米甘#35米脂和傅面,亦使皮膚悅澤,為熱不及麥蘗。
  禹錫云:按《日華子》云:蘗米,溫。能除煩,消宿食,開胃。又名黃子。可作米醋。
  《衍義》曰:蘗米,此則粟蘗也,今穀神散中用之,性又溫於大麥蘗。
  小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躁渴咽乾,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以作麯,溫,消穀,止痢。以作麵,溫,不能消熱止煩。
  陶隱居云:小麥合湯皆完用之,熱家療也。作麵則溫,明穬麥亦當如此。今服食家啖麵,不及大穬麥,猶勝於米爾。
  陳藏器云:麩,味甘,寒,無毒。和麵作餅,止泄痢,調中,去熱,健人。蒸熱袋盛,熨人馬冷。失腰腳,和醋蒸,抱所傷折處#36,止痛散血。人作麵,第三磨者涼,為近麩也。小麥,皮寒肉熱。又云:麥苗,味辛,寒,無毒。主酒疸目黃,消酒毒暴熱。麥苗上黑微#37名麥奴,主熱煩,解丹石,天行熱毒。又云:麵,味甘,溫。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性擁熱,小動風氣。又云:女麯,一名□子。按□子與黃蒸不殊。黃蒸,溫補,消諸生物。北人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