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人反以是求得,必絕#8群而取之。麝絕愛其臍,每為人所逐,勢急即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就縶而死,猶拱四足保其臍。李商隱詩:投巖麝退香。許渾云:尋麝採生香。
  《廣利方》:治中惡客忤垂#9死。麝香一錢,重研,和醋二合服之,即差。又方:治小兒驚啼,發欬不定。用真好麝香研細。每服清水調下一字,日三服。量兒大小服。
  《楊氏產乳方》:療中水氣,已服藥未平。除麝香如大豆三枚,細研,奶汁調,分為四五服。
  《衍義》曰:麝每糞時,須聚糞,及有遺麝氣,遂為人獲,亦物之一病爾。此獵人云。餘如《經》。
  牛黃
  味苦,平,有小毒。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痓,除邪逐鬼,療小兒百病,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及墮胎。久服輕身增年,令人不忘。生晉地平澤,於牛得之,即陰乾百日,使時燥,無令見日月光。人參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惡龍骨、地黃、龍膽、蜚蠊,畏牛膝。
  《圖經》曰:牛黃,出晉地平澤,今出登、萊州,他處或有,不甚佳。凡牛有黃者,毛皮光澤,眼如血色,時復鳴吼。又好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迫,即墮落水中,既得之,陰乾百日。一子如雞子黃大,其重疊可揭,輕虛而氛香者佳。然此物多偽,今人試之,皆揩摩手甲上,以透甲黃者為真。又云:此有四種:喝迫而得者名生黃;其殺死而在角中得者,名角中黃;心中剝得者,名心黃,初在心中如漿汁,取得便投水中,沾水乃硬,如碎蒺藜或皂莢子是也;肝膽中得之者,名肝黃,大抵皆不及喝迫得者最勝。凡牛之入藥者,水牛、□牛、黃牛取乳及造酥、酪、醍醐等,然性亦不同,水牛乳涼,□牛乳溫,其肉皆寒也。其自死者皆不可食。其酥以合諸膏,摩風腫,腕跌血瘀,則牛酥為強,醍醐尤佳。又有底野迦,是西戎人用諸膽和合作之,狀似久壞丸藥,赤黑色,今南海或有之。又中品有牛角鰓,用水牛、黃牛久在糞土中爛白者,主赤白下,燒灰末服之。
  陶隱居云:舊云神山出入鳴吼者有之,伺其出角上,以盆水承而吐之,即墮落水中。今人多皆就膽中得之。多出梁、益。一子如雞子黃大,相重疊。藥中之貴,莫復過此。
  《唐本》注云:牛黃,今出萊州、密州、淄州、青州、嶲州、戎州。牛有黃者,必多吼喝,迫而得之,謂之生黃,最佳。黃有三種:散黃粒如麻豆;慢黃若雞卵中黃糊,在肝膽;圓黃為塊,形有大小,并在肝膽中。多生於□特牛,其吳牛未聞有黃也。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牛黃,君,惡常山,畏乾漆,味甘。能辟邪魅,安魂定魄,小兒夜啼,主卒中惡。
  《日華子》云:牛黃,涼。療中風失音,口噤,婦人血噤,驚悸,天行時疾,健忘,虛乏。
  雷公云:凡使,有四件:第一是生神黃,賺得者;次有角黃,是取之者;又有小#10黃,是病死後,識者剝之,擘破其心,其黃在心中,如濃黃醬汁,採得便投於水中,黃沾水復硬,如碎蒺藜子,許如豆者,硬如帝珠子;又有肝黃,其牛#11身上光,眼如血色,多玩弄好照水,自有夜光,恐懼人,或有人別採之,可有神妙之事。凡用,須先單搗,細研如塵,卻絹裹,又有黃嫩牛皮裹,安於井面上,去水三四尺已來一宿,至明方取用之。
  吳氏云:牛黃,無毒。牛出入呻者有之,夜光走角中,牛死入膽中,如雞子黃。
  《聖惠方》:初生兒至十#12日口噤。以牛黃少許細研,淡竹瀝調下一字,灌之。更以豬乳點口中,差。又方:治小兒腹痛夜啼。用牛黃如小豆大,乳汁化服。又臍下書一田字,差。
  《廣利方》:治孩子驚癇不知,迷間,嚼舌,仰目。牛黃一大豆研,和蜜水服之。
  姚和眾:治小孩初生三日,去驚邪,辟惡氣。牛黃一大豆許,細研,以赤蜜酸棗許熟研,以綿蘸之,令兄吮之,一日令盡。
  《衍義》曰:牛黃,亦有駱駝黃,皆西戎所出也。駱駝黃極易得,醫家當審別考而用之,為其形相亂也。黃牛黃輕鬆,自然微香,以此為異。蓋又有耗牛黃,堅而不香。
  熊脂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風痺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皯疱,食飲吐嘔。久服強志,不饑,輕身,長年。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
  《圖經》曰:熊脂并膽,出雍州山谷,今雍、洛、河東及懷、衛山中皆有之。熊形類犬豕,而性輕健,好攀緣,上高木,見人則顛倒自投地而下。冬多入穴而藏蟄,始春而出。脂謂之熊白,十一月取之,須其背上者。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他處脂,煎煉亦可作藥而不中啖。膽,陰乾用。然亦多偽,欲試之,取粟顆許,滴水中,一道若線不散者為真。其足蹯,為食珍之貴,古人最重之,然臑之難熟,多食之令人耐寒。腦髓作油摩頭,可去白屑。有痼疾者不可食熊,令人終身不愈。熊惡鹽,食之則死。
  陶隱居云:此脂即是熊白,是背上膏,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藥,而不中啖。今東西諸山縣皆有之,自是非易得物爾。痼疾不可食熊肉,令終身不除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