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蒂細小,未生葉時收之。葉生花落,即不堪用。《吳晉本草》云:芫花一名敗葉#8,一名兒草,一名黃大戟。二月生青葉,加厚則黑。葉有紫、赤、白者。三月實落盡,葉乃生是也。而今絳州出者花黃,謂之黃芫花。漢˙太倉公淳于意治臨淄女子薄吾蟯瘕,為病腹大,上膚黃粗,循之戚戚然,意飲以芫花一撮,即出蟯可數升,病遂愈。蟯音饒。
  陶隱居云:近道處處有,用之微熬,不可近眼。
  《藥性論》云:芫花,使,有大毒。能治心腹脹滿,去水氣,利五臟,寒痰涕唾如膠者,主通利血脈,治惡瘡,風痺濕,一切毒風,四肢攣急,不能行步,能#9瀉水腫脹滿。
  《日華子》云:療嗽,瘴瘧。所在有,小樹子在陂澗傍,三月中盛花,淺紫色。
  張仲景方:治太陽中風,吐下嘔逆者,可攻,十棗湯主之。芫花熬、甘遂、大戟三物等分,停各篩末。取大棗十枚,水一升半,煮取八#10合,去滓,納諸藥。強人一錢匕,羸人半錢匕,溫服之。不下,明旦更加半匕,下後糜粥自養,病懸飲者亦主之。
  《經驗方》:治痔瘻有頭方:用芫花入土根不限多少,以淨水洗卻,入木臼搗,用少許水絞取汁,於銀、銅器內慢火煎成膏,將絲線於膏內度過繫痔,繫時微痛,候心躁落時,以紙拈子入膏藥於竅內,永除根本,未落,不得使水。
  《三國志》云:魏初平中,有青牛先生常服芫花,年如五六十,人或親識之,謂其已百餘歲矣。
  枳椇音止矩
  味甘,平,無毒。主頭風,小腹拘急。一名木蜜。其木皮,溫,無毒。主五痔,和五臟。以木為屋,屋中酒則味薄,此亦奇物。
  《圖經》曰:陸機云:枸,枝枸也。木似白楊,所在山中皆有,枝枸不直,啖之甘美如飴。八九月熟,謂之木蜜。本從南方來。能敗酒。若以為屋柱,則一屋之酒皆薄。
  《唐本》注云:其樹徑尺,木名白石,葉如桑柘,其木作房,子似珊瑚,核在其端,又如癩漢指頭。
  禹錫云:按《蜀本》云:字或單#11作枸音矩,云木名,出蜀,近酒能薄酒味,江南人呼謂之木蜜也。
  紫真檀
  味鹹,微寒。主惡毒,風毒。
  陶隱居云:俗人摩以塗風毒諸腫,亦效。然不及青木香。又主金瘡止血,亦療淋用之。
  《唐本》注云:此物出崑崙盤四國也。雖不生中華,人間遍有之也。
  陳藏器云:檀樹如檀。出海南。本功外,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蟲。
  禹錫云:謹按《日華子》云:紫真檀無毒。
  《千金方》:治一切腫。用紫檀碎,大醋和傅腫上。
  《梅師方》:治金瘡止血。急刮紫真檀末,傅之。
  烏臼木
  根皮味苦,微溫,有毒。主暴水,癥結積聚。生山南平澤。
  《唐本》注云:樹高數仞,葉似梨、杏。花黃白。子黑色。
  陳藏器《本草》云:烏臼葉好染皂。子多取壓為油,塗頭令黑變白,為燈極明。服一合,令人下痢,去陰下水。唐本先附。
  禹錫云:按《日華子》云:烏臼根皮,涼。治頭風,通大小便。以慢火炙令脂汁盡,黃乾後用。
  《斗門方》:治大便不通。用烏臼木方停一寸來,劈破,以水煎取小半盞,服之立通。不用多服。其功神聖,兼能取水。
  鹽麩子
  味酸,微寒,無毒。除痰飲瘴瘧,喉中熱結喉痺,止渴,解酒毒黃疸,飛尸蠱毒,天行寒熱,痰嗽,變白,生毛髮。取子乾搗為末食之,嶺南人將以防瘴。樹白皮,主破血,止血,蠱毒,血痢,殺蛔蟲。并煎服之。根白皮,主酒疸#12。搗碎,米泔浸一宿,平旦空腹溫服一二升。葉如椿,生吳、蜀山谷。子秋熟為穗,粒如小豆。上有鹽似雪,食之酸鹹止渴。一名叛奴鹽。
  陳藏器云:蜀人謂之酸桶。《博物志》云:酸桶,七月出穗,蜀人謂之主音,穗上有鹽著,可為羹,亦謂之酢桶矣,吳人謂之烏鹽也。
  禹錫云:按陳藏器云:子主頭風白屑效。
  《日華子》云:鹽麩葉上球子,治中蠱毒,毒藥,消酒毒。根用并同。
  楠材
  微溫。主霍亂吐下不止。
  陶隱居云:削作柿煮服之,卒急,無他藥,用此。
  禹錫云:按《日華子》云:味辛,熱,微毒。治轉筋。
  《衍義》曰:楠材,今江南等路造船場,皆此木也。緣木性堅而善居水。久則多中空,為白蟻所穴。
  柘木
  味甘,溫,無毒。主補虛損。取白皮及東行根白皮,煮汁釀酒,主風虛耳聾,勞損虛羸瘦,腰腎冷,夢與人交接泄精者。取汁服之,無刺者良。主婦人崩中血結,及主瘧疾,兼堪染黃。
  木槿
  平,無毒。止腸風瀉血,又主痢後熱渴,作飲服之,令人得睡,入藥炒用。取汁度絲使得易絡。花,涼,無毒。治腸風瀉血并赤白痢,炒用。作湯代茶吃,治風。
  《衍義》曰:木槿,如小葵,花淡紅色,五葉成一花,朝開暮斂。花與枝兩用。湖南、北人家多種植為籬障。餘如《經》。
  石南
  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