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葉、莖、實都似棗,而有赤白二種。蘇恭云:白棘,莖白如粉,子、葉與赤棘同,赤棘中時復有之,亦為難得耳。然有鉤、直二種:直者宜入補藥,鉤者入癰腫藥。針,採無時。花,冬至後百二十日採。實,四月採。
《衍義》曰:白棘,一名棘針,一名棘刺。按《經》如此甚明。諸家之意,強生疑惑,今略不取,求其《經》而可矣。其白棘,乃取其肥盛,紫色,枝上有皺薄白膜先剝起者,故曰白棘。取白之意,不過如此。其棘刺花,乃是棘上所開花也,餘無他義。今人燒枝取油,塗垢髮,使垢解。
仙人杖
味鹹,平一云冷,無毒。主噦氣嘔逆,辟痁,小兒吐乳,大人吐食,并水煮服,小兒驚癇及夜啼,安身伴睡良。又主痔病,燒為末,服方寸匕。此是笋欲成竹時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筀竹多生此。又別一種仙人杖,味甘,小溫,無毒。久服長生,堅筋骨,令人不老。作茹食之,去痰癖,除風冷。生劍南平澤。葉似苦苣,叢生。新補,見陳藏器、《日華子》。
毗梨勒
味苦,寒,無毒。功用與菴摩勒同。出西域及嶺南交、愛等州,戎人謂之三果。
《唐本》注云:樹似胡桃,子形亦似胡桃。核似訶梨勒,而圓短無稜,用亦同法。唐本先附。
《日華子》云:下氣,止瀉痢。
鬱金香
味苦,溫,無毒。主蠱野諸毒,心氣鬼疰,鴉鶻等臭。陳氏云:其香十二葉,為百草之英。按《魏略》云:生大秦國。二月、三月有花,狀如紅藍;四月、五月採花,即香也。今附。
禹錫云:按陳藏器云:鬱金香,平。入諸香藥用之。《說文》此香,芳草也。十二葉為貫,採以煮之用為鬯,為百草之英,合而釀酒,以降神也。以此言之,則草也,不當附於木部。
紫藤
味甘,微溫,有小毒。作煎如糖下水良。花挼碎拭酒醋白腐壞。子作角。其中人熬令香著酒中,令不敗,酒敗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愛,人亦種之。江東呼為招豆藤,皮著樹,從心重重有皮。今附。
陳藏器云:主水癊病。京都人亦種之,以飾庭也。
合歡
味甘、平,無毒。主安五臟,利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得所欲。生益州山谷。
《圖經》曰:合歡,夜合也。生益州山谷,今近京雍、洛間皆有之,人家多植於庭除間。木似梧桐,枝甚柔弱。葉似皂莢、槐等,極細而又密,互相交結。每一風來,輒似相解了,不相牽綴。其葉至暮而合,故一名合昏。五月花發,紅白色,瓣上若絲茸,然至秋而實作莢,子極薄細。採皮及葉用,不拘時月。
《衍義》曰:合歡花,其色如今之蘸暈線,上半白,下半肉紅,散垂如絲,為花之異。其綠葉至夜則合,又謂之夜合花。陳藏器、《日華子》皆曰皮殺蟲,又日續筋骨。《經》中不言。
伏牛花
味苦、甘,平,無毒。療久風濕痺,四肢拘攣,骨節疼痛。作湯,主風眩頭痛,五痔下血。一名隔虎刺花。花黃色,生蜀地,所在皆有。三月採。伏牛花,生蜀地,所在皆有,今惟益、蜀近郡有之,多生川澤中。葉青細,似黃檗葉而不光。莖赤有刺。花淡黃色,作穗,似杏花而小。三月採,陰乾。
天竺桂
味辛,溫,無毒。主腹內諸冷,血氣脹,功用似桂。皮薄不過烈。生西胡國。今附。
《海藥》:按《廣州記》云:生南海山谷。補暖腰腳,破產後惡血,治血痢腸風,功力與桂心同,方醫家少用。
折傷木
味甘、鹹,平,無毒。主傷折筋骨疼痛,散血補血,產後血悶,止痛。酒、水煮濃汁飲之。生資州山谷。
《唐本》注云:藤生繞樹上#25,葉似菵草葉而光厚。八月、九月採莖,日乾。唐本先附。
桑花
暖,無毒。建脾澀腸,止鼻洪,吐血,腸風,崩中帶下。此不是桑椹花,即是桑樹上白癬,如地錢花樣。又主盜汗,書云止鹹。未試。
《聖惠方》:治膀胱虛熱,下砂石,澀痛,利水道,燒灰研,食前溫酒調下一錢匕。
梫木
味苦,平,無毒。破產後血,煮服之。葉搗碎封蛇咬,亦洗瘡癬。樹如石榴,葉細,高丈餘。四月開花,白如雪。生江東、林筤間。
倒挂藤
味苦,無毒。主一切老血及產後諸疾,結痛血上欲死。煮汁服。生深山。如懸鉤有逆刺,倒挂於樹葉尖而長也。
故木砧
一名百味。無毒。主人病後食勞復。取發當時來參病人行止腳下土如錢許,男病左,女病右,和砧上垢,及鼠頭一枚,無即以鼠屎三七,煮服之,神效。又卒心腹痛。取砧上垢,著人鞋履底悉穿,又□几上屑,燒傳吻上嚵瘡。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二十三 竟
#1者:原作『煮』,據晦明軒本改。
#2相:原作『用』,據晦明軒本改。
#3疱:原作『炮』,據晦明軒本改。
#4片:晦明軒本作『斤』。
#5內:晦明軒本作『肉』。
#6吳:原脫,據晦明軒本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