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豌豆,蒂有小輕軟蓋子。六七八月採。
  雷公云:凡使,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時後蒸,從巳至未,出曬乾用。
  《衍義》曰:蔓荊實,諸家所解,蔓荊、牡荊紛然不同。今既言蔓荊,明知是蔓生,即非高木也。況此牡荊,則是木上生者。況《漢書˙郊祀志》所言,以牡荊莖為幡竿。故知蔓荊即子大者是,又何疑焉。後條有欒荊,此即便是牡荊也。子青色,如茱萸,不言更立欒荊條。故文中云:本草不載#10、亦無別名,但有欒花,功用又別,斷無疑焉。注中妄稱石荊當之,其說傳見穿鑿。
  辛夷
  味辛,溫,無毒。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面,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塞涕出,治面腫引齒痛,眩冒身兀兀如在車船之上者,生鬚髮,去白蟲。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可作膏藥用之,去心及外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一名辛矧,一名侯桃,一名房木。生漢中川谷。九月採實,暴乾。芎藭為之使。惡五石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黃環。
  《圖經》曰:辛夷,生漢中川谷。今處處有之,人家園庭亦多種植。木高數丈,葉似柿而長。正月、二月生花似著毛小桃子,色白蒂紫。花落無子。至夏復開花,初出如筆,故北人呼為木筆花。又有一種,枝、葉并相類,但歲一開花,四月花落時,有子如相思子。或云都是一種。經一二十年老者,方結實。即其花開早晚,亦隨南北節氣寒溫。九月採實,暴乾用。或云:用花蕊縮者良,已開者劣,謝者不佳。
  《藥性論》云:辛夷,臣。能治面生野疱,面脂用,生光華。
  《日華子》雲:通關脈,明目,治頭痛憎寒,體噤瘙癢。入藥微炙,已開者劣,謝者不佳。
  雷公云:凡用之,去粗皮,拭上赤肉毛了,即以芭蕉水浸一宿漉出,用漿水煮,從已至未,出,焙乾用。若治眼目中患,即一時去皮,用向裏實者。
  桑上寄生
  味苦、甘,平,無毒。主腰痛,小兒背強巨兩切,癰腫,安胎,充肌膚,堅髮齒,長鬚眉,主金瘡,去痹,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後餘疾,下乳汁。其實明目,輕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蔦音鳥。生洪農川谷桑樹上。三月三日採莖、葉,陰乾。
  《圖經》曰:桑寄生,出洪農山谷桑上,今處處有之。云是烏鳥食物,子落枝節間,感氣而生。葉似橘而厚軟,莖似槐枝而肥脆。三四月生花,黃白色。六月、七月結實,黃色,如小豆大。三月三日採莖,葉陰乾。凡檞、櫸、柳、水楊、楓等上,皆有寄生,惟桑上者堪用。然殊難辨別,醫家非自採不敢用。或云斷其莖而視之,其色深黃并實中有汁稠粘者為真。
  《藥性論》云:桑寄生,臣。能令胎牢固,主懷妊漏血不止。
  《日華子》云:助筋骨,益血脈。採人多在櫸樹上收,呼為桑寄生。在桑上者極少,縱有,形與櫸樹上者亦不同,次即楓樹上,方同櫸樹上者,黃色。七月、八月採。
  雷公云:凡使,在樹上自然生獨枝樹是也。採得,用銅刀和根、枝、莖細剉,陰乾任用。勿令見火。
  《衍義》曰:桑寄生,新舊書云:今處處有之。從宦南北,實處處難得。豈歲歲窠斫摘踐之,苦而不能生邪?抑方宜不同也?若以為鳥食物子落枝節間,感氣而生,則麥當生麥,穀當生穀,不當但生此一物也。又有於柔滑細枝上生者,如何得子落枝節間?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氣,別是一物。古人當日惟取桑上者,實假其氣耳。又云:今醫家鮮用,此極誤矣。今醫家非不用也,第以難得真桑上者。當#11得真桑寄生,下咽必驗如神。向承乏吳山,有求藥於諸邑者,乃遍令人搜摘,卒不可得,遂以實告,甚不樂。蓋不敢以偽藥罔人。鄰邑有人,偽以他木寄生送之,服之逾月而死。哀哉!
  杜仲
  味辛、甘,平、溫,無毒。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腳中酸疼,不欲踐地。久服輕身耐老。一名思仙,一名思仲,一名木綿。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二月、五月、六月#12採皮。惡蛇蛻皮、玄參。
  《圖經》曰:杜仲,生上虞山谷及上黨、漢中,今出商州、成州、峽州近處大山中亦有之。木高數丈,葉如辛夷,亦類柘,其皮類厚朴,折之內有白絲相連。二月、五月、六月、九月採皮用。江南人謂之檰。初生葉嫩時採食。主風毒腳氣及久積風冷,腸痔下血亦宜。乾末作湯。
  《藥性論》云:杜仲,味苦。能治腎冷腰,病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而用。
  《日華子》云:暖。治腎勞腰脊攣。入藥炙用。
  雷公云:凡使,先須削去粗皮,用酥蜜和作一兩,炙之盡為度,炙乾了細剉用。凡修事一斤,酥二兩,蜜三兩,二味相合,令一處用之。
  《聖惠方》:治卒患腰腳疼痛,補腎。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剉,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用羊腎一對,細切去脂膜,入藥中煮,次入薤白七莖,鹽、花椒、薑、醋等和作羹吃。空腹食之。
  《勝金方》:治婦人胎臟不安,并產後諸疾,宜服杜仲丸。瓦上乾,於木臼中杵為末,煮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