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庚子、辛丑日採。蘇恭云:真者,出蒲州虞鄉縣東亭谷窟及薛集窟中,有塊如雞卵者為真。今南方醫人多使之。
  禹錫按:吳氏云:石膽,神農:酸,小寒。季氏:大寒。桐君:辛,有毒。扁鵲:苦,無毒。《藥性論》云:石膽,君,有大毒。破熱毒,陸英為使。
  《外臺秘要》:療齒痛及落盡。細研石膽,以人乳汁和如膏,搽所痛齒上或孔中,日三四度。止痛,復生齒,百日復生齒。每日以新汲水漱令淨。
  《梅師方》:治甲疽。以石膽一兩,於火上燒令烟盡,碎研末,傅瘡上。不過四五度立差。
  《勝金方》:治一切毒。以膽子礬為末,用糯米糊丸如雞頭實大,以朱砂衣,常以朱砂養之,冷水化一丸,亦#6差。
  《譚氏小兒方》治初中風癰緩。一日內細研膽礬如麵,每使一字,用溫醋湯下,立吐出涎。
  空青
  味甘、酸,寒、大寒,無毒。主青盲,耳聾,明目,利九竅,通血脈,養精神,益肝氣,療目赤痛,去膚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關節,破堅積。久服輕身,延年不老,令人不忘,志高神仙。能化銅、鐵、鉛、錫作金。生益州山谷及越雋山有銅處。銅精黑則生空青,其腹中空。三月中旬採,亦#7無時。
  《圖經》曰:空青,生益州山谷及越雋山有銅處,銅精黑則生空青,今信州亦時有之。狀若楊梅,故別名楊梅青。其腹中空,破之有漿者絕難得。亦有大者如雞子,小者如豆子,正#8月中旬採,亦無時。古方雖稀用,而今治眼翳障,為最要之物。
  《藥性論》云:空青,君,畏菟絲子。能治頭風,鎮肝,瞳人破者,再得見物。蕭炳云:空#9,如楊梅者勝。
  陶隱居云:越雋屬益州。今出銅官者,色最鮮深,出始興者弗如,益州諸郡無復有,恐久不採之故也。涼州西平郡有空青山,亦甚多。今空青但圓實如鐵珠,無空腹者,皆鑿土石中取之。又以合丹成,則化鉛為金矣。諸石藥中,惟此最貴。醫方乃稀用之,而多充畫色,殊為可惜。
  《日華子》云:空青大者如雞子,小者如相思子,其青厚如荔枝殼,內有漿酸甜,能點多年青盲內障翳膜,養精氣,其殼又可摩翳也。
  《千金方》:治眼□□不明。以空青少許,漬露一宿,以水點之。
  《肘後方》:治中風,手臂不仁,口喎澼。取空青末一豆許,著口中,漸入咽,即愈。
  《衍義》曰:空青,功長於治眼。宋仁宗朝,嘗詔御藥院,須中空有水者,將賜近戚,久而方得。其楊梅青,治翳極有功。中亦或有水者,其用與空青同,第有優劣。今信州穴山而取,世謂之楊梅青,極難得。
  曾青
  味酸,小寒,無毒。主目痛,止淚出,風痺,利關節,通九竅,破癥堅積聚,養肝膽,除寒熱,殺白蟲,療頭風、腦中寒,止煩渴,補不足,盛陰氣,久服輕身不老。能化金、銅。生蜀中山谷及越雋採無時。畏菟絲子。
  《圖經》曰:文具空青條下。
  陶隱居云:此說與空青同山,療體亦相似。今銅官更無曾青,惟出始興。形累累如黃連相綴,色理小類空青,甚難得而貴。《仙經》少用之。化金之法,事同空青。
  雷公云:凡使,勿用夾石及銅青。若修事一兩,要紫背天葵、甘草、青芝草三件,乾、濕各一鎰,并細剉,放於一瓷堝內,將曾青於中。東流水二鎰并諸藥等,緩緩煮之,五晝夜,勿令水火失時,足取出,以東流水浴過,卻入乳缽中,研如粉用。
  《丹房鏡源》云:曾青結汞製丹砂,金氣之所生。
  《寶藏論》:曾青若住火成膏者,可立制汞成銀,轉得八石。
  禹餘糧
  味甘,寒、平,無毒。主咳逆,寒熱,煩滿,下赤白,血閉,癥瘕,大熱,療小腹痛結煩疼。煉餌服之,不饑,輕身延年。一名白餘糧。生東海池澤及山島中,或池澤中。
  《圖經》曰:禹餘糧,生東海池澤及山島中、或池澤中,今惟澤、滌州有之。舊說形如鵝鴨卵,外有殼重疊,中有黃,細末如蒲黃。今圖上者,全是山石之形,都不作卵狀,與舊說小異。採無時。《本經》又有太一餘糧。謹按:陶隱居《登真隱訣》載長生四鎮丸云:太一禹餘糧,定六腑,鎮五臟。注云:按本草有太一餘糧、禹餘糧兩種。治體猶同。而今世惟有禹餘糧,不復識太一。此方所用,遂合其二名,莫辨何者的是。而後小鎮直云:禹餘糧,便當用之耳。餘糧多出東陽山岸間,茅山甚有,好者狀如牛黃,重重甲錯,其佳處乃紫色,泯泯如麵,嚙之無復磣。雖然用之,宜細研,以水洮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也。
  陶隱居云:今多出東陽,形如鵝鴨卵,外有殼重疊,中有黃細末如蒲黃,無沙者為佳。近年茅山鑿地大得之,極精好,乃有紫華靡靡。《仙經》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澤中有一種藤,葉如菝葜,根作塊有節,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預,謂為禹餘糧。言昔禹行山乏食,採此以充糧,而棄其餘,此云白餘糧也。生池澤復有仿佛。或疑今石者,即是太一也。
  張華云:地多蓼者,必有餘糧,今廬江之間便是也。適有人於銅官採空青於石坎,大得黃赤色石,極似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