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論》云:莨菪亦可單用,味苦、辛,微熱,有大毒。生能瀉人見鬼,拾針狂亂。熟炒止冷瀉,主齒痛,蚛牙孔。子,咬之蟲出。石灰清煮一伏時,掬出,去牙暴乾,以附子、乾薑、陳橘皮、桂心、厚朴為圓,去一切冷氣,積年氣痢,甚溫暖。熱發用綠豆汁解之。焦炒碾細末,治下部脫肛。
  《日華子》云:溫,有毒。甘草、升麻、犀角并能解之。燒熏蚛牙及洗陰汗。
  《圖經》曰:莨菪子,生海濱川谷及雍州,今處處有之。苗莖高二三尺許。葉似地黃、王不留行、紅藍等,而三指闊。四月開花,紫色。苗、莢、莖有白毛。五月結實,有殼作罌子狀,如小石榴。房中子至細,青白如米粒。一名天仙子。五月採子,陰乾。謹按《本經》云:莨菪性寒,後人多云大熱。而《史記˙淳於意傳》云:淄川王美人懷子而不乳,意飲以莨菪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且不乳豈熱藥所治?又古方主#41卒癲狂又#42多單用莨菪,不知果性寒邪?《小品》載治癲狂方云:取莨菪三升作末,酒一升漬數日,出搗之,以向汁和絞去滓,湯上煎令可圓服,如小豆三圓,日三。當覺口面急,頭中有蟲行,額及足手有赤色處,如此便是差候。未知再服,取盡神良。又《篋中方》主腸風,莨菪煎:取莨菪實一升,治之。暴乾搗篩,生薑半斤取汁,二物相和,銀鍋中更以無灰酒二升投之,上火煎令如稠餳,即旋投酒,度用酒可及五升以來,即止煎。令可圓如梧子。每旦酒飲通下三圓,增至五七圓止。若圓時枯手,則菟絲粉襯隔。煎熬切戒火緊,則藥易焦而失力矣。初服微熱,勿怪。疾甚者,服過三日,當下利。疾去,利亦止。絕有效。
  雷公云:凡使,勿令使蒼冥子,其形相似,只是服無效,時人多用雜之。其蒼冥子,色微赤,若修事十兩,以頭醋一鎰,煮盡醋為度。別用黃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牛乳汁#43黑,即是莨菪子,大毒。曬乾別搗重篩用。勿誤服,衝人心大煩悶,眼生暹火。
  《別說》云:謹按:莨菪之功,未見如所說,而其毒有甚,煮一二日而牙方生,用者宜審之。
  草蒿
  味苦,寒,無毒。主#44疥瘙痂癢惡瘡,殺虱,留熱在骨節間,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潰。生華陰川澤。
  陶隱居云:處處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雜香菜食之。
  《唐本》注云:此蒿生挼傅金瘡,大止血生肉,止疼痛,良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草蒿主鬼氣尸疰復#45連,婦人血氣,腹內滿及冷熱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搗絞汁服。亦暴乾為末,小便中服。如覺冷,用酒煮。又燒為灰,紙八九重淋取汁,和石灰去息肉、黶子。
  禹錫等按:《蜀本圖經》云:葉似茵蔯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許。四月、五月採苗,日乾。江東人呼為□蒿,為其臭似□,北人呼為青蒿。
  《爾雅》云:蒿,菣。釋曰:蒿一名菣。《詩˙小雅》云:食野之蒿。陸機云:青蒿也。荊、豫之間,汝南、汝陰皆云菣。孫炎云:刑楚之間謂蒿為菣。郭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為菣是也。
  《日華子》云:青蒿,補中益氣,輕身補虛,駐顏色,長毛髮,髮黑不老,兼去蒜髮,心痛,熱黃。生搗汁服并傅之,瀉痢。飯飲調末五錢匕,燒灰和石灰煎,治惡毒瘡并莖亦用。又云:子味甘,冷,無毒。明目,開胃。炒用治勞,壯健人。小便浸之治惡瘡疥癬風疹,殺虱煎洗。又云:臭蒿子,涼,無毒。治勞,下氣開胃,止盜汗及邪氣鬼毒。又名草蒿。
  《圖經》曰:草蒿,即青蒿也。生華陰川澤,今處處有之。春生苗,葉極細嫩,時人亦取雜諸香菜食之。至夏高三五尺。秋後開細淡黃花,花下便結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間採子,陰乾。根、莖、子、葉并入藥用,乾者炙作飲香尤佳。青蒿亦名方潰。凡使子勿使葉,使根勿使莖,四者若同,反以成疾。得童子小便浸之,良。治骨蒸熱勞為最。古方多單用者。葛氏治金刃所傷。取青蒿搗傅上,以帛裹創血止即愈。崔元亮《海上方》:療骨蒸鬼氣。取童子小便五大斗澄過,青蒿五斗,八九月採,帶子者最好,細剉,二物相和,內好大釜中,以猛火煎,取三大斗去滓,淨洗令乾,再瀉汁安釜中,以微火煎,可取二大斗,即取豬膽十枚相和,煎一大斗半,除火待冷,以新瓷器盛。每欲服時,取甘草二三兩熟炙,搗末,以煎和搗一千杵為圓,空腹粥飲下二十圓,漸增至三十圓止。
  雷公云:凡使,惟中為妙,到膝即仰,到腰即俯。使子勿使葉,使根勿使莖,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採得葉不計多少,用七歲兒七個溺浸七日七夜後,漉出,曬乾用之。
  《食療》云:青蒿,寒。益氣長髮,能輕身補中,不老明目,煞風毒。搗傅瘡上,止血生肉。最早,春便生,色白者是。自然香醋淹為菹,益人。治骨蒸,以小便漬一兩宿,乾,末為圓,甚去熱勞。又,鬼氣,取子為末,酒服之方寸匕,差。燒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惡瘡瘢靨。
  《百一方》:治蜂螫人。嚼青蒿傅瘡上,即差。
  《斗門方》:治丈夫勞瘦。青蒿細剉,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取一升半去滓,入器中煎成膏,圓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