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終不識。
  禹錫等按:《蜀本》云:熟可以下痰。又《圖經》云:苗一莖,莖端三葉,有二根相重,上小下大,五月採則虛小,八月採則實大。採得當以灰裛二日,湯洗暴乾之。
  《藥性論》云:半夏,使,忌羊血、海藻、飴糖,柴胡為之使,有大毒。湯淋十遍去涎方盡,其毒以生薑等分制而用之。能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15氣,主咳結。新生,磨塗癰腫不消,能除瘤癭氣。虛如有痰氣,加而用之。
  《日華子》云:味□、辛。治吐食反胃,霍亂轉筋,腸腹冷,痰瘧。
  《圖經》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今在處有之,以齊州者為佳。二月生苗一莖,莖端出三葉,淺綠色,頗似竹葉而光,江南者葉似芍藥葉。根下相重生,上大下小,皮黃肉白。五月、八月內採根,以灰裛二日,湯洗暴乾。一云五月採者虛小,八月採者實大。然以圓白,陳久者為佳。其平澤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又由跋絕類半夏,而苗高近一二尺許,根如雞卵大,多生林下,或云即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亂。半夏主胃冷嘔噦,方藥之最要。張仲景治反胃嘔吐,大半夏湯:半夏三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以水一斗二升和,揚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三升半,溫服一升,日再。亦治膈間支飲。又主嘔吐,穀不得下,眩悸。半夏加茯苓湯: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切,以水七升,煎取一升,溫服之。又主心下悸。半夏麻黃圓:二物等分,末,蜜丸,大如小豆。每服三丸,日三服。其餘主寒厥赤丸,四逆嘔吐。附子梗米湯及傷寒方:用半夏一升,洗去滑,焙乾,搗末,小麥麵一升,合和,以水溲令熟,和如彈丸,以水煮令麵熟則藥成。初吞四五枚,日二,稍稍增至十五枚,旋煮旋服,覺疾減,欲更重合亦佳。禁食餳與羊肉。
  雷公云:凡使,勿誤用傍□子,真似半夏,只是咬著微酸,不入藥用。若修事,半夏四兩,白芥子末二兩,頭醋六兩,二味攪令濁,將半夏投於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隙涎,若洗不爭,令人氣逆,肝氣怒滿。
  《聖惠方》:治時氣,嘔逆不下食。用半夏半兩,浸洗七遍去滑,生薑一兩同剉碎,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分二服,不計時候溫服。又方:治蝎瘻五孔皆通。半夏一分為末,以水調傅之。
  《經驗後方》:正胃。半夏二兩,天南星二兩,右以為末,用水五升,入罈子內,與藥攪勻,浸一宿,去清水,焙乾,重研令細。每服水二盞,藥末二錢,薑三片,同煎至六分,溫服,至五服效。
  《斗門方》:治胸膈壅滯,去痰開胃。用半夏淨洗焙乾,搗羅為末,以生薑自然汁和為餅子,用濕紙裹,於慢火煨令香熟。水兩盞,用餅子一塊如彈丸大,入鹽半錢,煎取一盞,溫服。能去胸膈壅逆,大壓痰毒及治酒食所傷,其功極驗。
  《簡要濟眾》:治久積冷,不下食,嘔吐不止,冷在胃中。半夏五兩,洗過為末,每服三錢,白麵一兩,以水和搜,切作棋子,水煮麵熟為度。用生薑、醋和調服之。
  《古今錄驗》:治喉痺。半夏末方寸匕,雞子一枚頭開竅子,去內黃白,盛淳苦酒令小滿,內半夏末著中,攪和雞子內,以鐶子坐之,於炭上煎,藥成置杯中,稍暖咽之。
  錢相公《筐中方》:治竭螫人,取半夏以水研塗之,立止。
  《梅#16師方》:治傷寒病啘不止。半夏熟洗乾末之,生薑湯服一錢匕。
  《子母秘錄》:治小兒腹脹。半夏少許洗,搗末,酒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丸,生薑湯吞下。不差,加之,日再服。又若以火炮之為末,貼臍亦佳。又方:治五絕。一曰自縊,二曰牆壓,三曰溺水,四曰魘魅,五曰產乳。凡五絕,皆以半夏一兩,搗篩為末,丸如大豆,內鼻孔中即愈。此是扁鵲法。
  《御藥院》:治膈壅風痰。半夏不計多少,酸漿浸一宿,溫湯洗五七遍,去惡氣,日中曬乾,搗為末,漿水搜餅子,日中乾之,再為末。每#17入生腦子一錢,研勻,以漿水濃腳丸雞頭大。紗袋盛,通風處陰乾。每一丸,以好茶或薄荷湯下。
  紫虛#18元君《南嶽夫人內傳》:治卒死。半夏末如大豆許,吹入鼻中。
  《衍義》曰:半夏,今人知去痰,不言益脾,蓋能分水故也。脾惡濕,濕則濡而困,困則不能制水。《經》曰:水勝則瀉。一男子夜數如廁,或教以生薑一兩碎之,半夏湯洗,與大棗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燒為熟水,時時呷,數日已。
  虎掌
  黃州 江州
  味苦,溫、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除陰下濕,風眩。生漢中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採,陰乾。蜀漆為之使,惡莽草。
  陶隱居云:近道亦有。形似半夏,但皆大,四邊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之或三四片爾。方藥亦不正用也。
  《唐本》注云:此藥是由跋宿者。其苗一莖,莖頭一葉,枝丫音鴉脥古協切莖。根大者如拳,小者如雞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圓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其由跋是新根,猶大於半夏二三倍,但四畔無子牙爾。陶云:虎掌似半夏,即由來以由跋為半夏,釋由跋苗,全說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