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20-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西升经-宋-赵佶-第2页

善論達其事者,必通其言。勉而勤之,得道矣。
  書之作也,所以明道,唯屬辭不悖於理,道衍於是乎明。誦其書者,欲達於理,非通其言,理何自而顯哉。二者在強勉而已,強勉學問,則聞見博而智益明,強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德經》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為正無處,正自歸之#4。不受於邪,邪氣自去。所謂無為,道自然助。
  道二,正與邪而已,邪正不相入,如薰諳不同器也,或正或邪,在為與不為,受與不受之問爾。道之至正,無有齊限,非方所之可拘,一或執方泥述,不該不遍,則正復為奇,欲邪氣不能襲難矣,豈無為之道哉。《傳》曰:唯無為幾存。
  不善於祠,鬼自避之#5。
  至德之世,絕地天通,罔有降格,故其鬼不神,而無出靈響,豈淫祀以繳福哉!後世典祀無禁,非其鬼而祭之者有之,欲各守其幽,不可得也,孔子曰:丘之禱久矣。
  不勞於神,受命無期。
  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善攝生者,體性抱神,其心閑而無事,故神將守形,形乃長生。《傳》曰:神太勞則竭,形太勞則敝。神形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一本作壽。
  無進無退,誰與為謀。
  出於道而不謀,故無出而陽,無入而藏,傑立乎其中央。
  為是致是,非自然哉。喜則稽首,今聞命矣。
  榮辱之來,各象其德,無毫釐之差,有影響之應,豈人為或使之偽哉。《孟子》所謂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慎行章第四
  老君曰:慎而行之,寶而懷之。吾將遠逝,不期自會。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故行道不可不慎,聖人懷之,眾人辯之,其懷之也,在於寶之珍之焉。苟能此道,雖與聖人居之,相去異天壤,而共處曾何交臂失哉。
  尹喜受言誠深,則於關稱疾棄位,獨處空閑之室。
  弈,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之,況進道者哉,宜乎棄位而獨處也。蓋棄位則不為緒,使獨處則不與物交,以是為道,可謂知所先務矣。
  恬淡思道,歸志#6守一。極虛本無,剖析乙密。
  思作睿,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惟以恬養智,而不與物交,則出於不思,道積于厥躬矣。然其要在於葆神嗇精。蓋志者,心之所之,而神之所寓也,一者,腎水之數,而精之所藏也,於斯二者,能歸而守之,故致虛以要其極,造無而守其本,道之玄微深妙,殆將迎刃而解矣。《素問》所謂虛無恬淡,精神內守,正與此合。
  觀縷妙言,內意不出。誦文萬過,精誠思徹。行真歸身#7,能通其玄。論無極之原,故能致神仙。
  有妙道斯有妙言,言之妙者,曲而中,微而顯,惟極深研,幾用志不分,則言之要可得而知。然其始在於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故能饉修其身,真在於內,蓋致一之謂精,自成之謂誠,真者精誠之至也。夫日可見之行不離於真,則受於天者,物不能易,天下之至妙,將無不通也,玆無他,知道大原出於無極,不特體之,又能論之,故入於不死不生,與天地相為長久,視羽化飛昇蓋餘事爾。
  道象章第五
  老君曰:道象無形端,恍惚亡若存。
  《易》曰:見乃謂之象。道不可見,豈形象端倪之能窮哉!.經所謂大象無形是已。恍者有光而無象,意其有而非有,惚者有一而未形,意其無而非無,僭然若亡而存,不可以有無求也,經所謂無物之象是已。
  譬如種木未生,不見枝葉根。合會地水火風,四時氣往綠。
  草木有生而無知,其無知與人異,其有生與人同。方其未生,猶人之胚胎未兆,在太易時也,不見枝葉根,猶人之氣形質具未相離也,及其萌蘗之生,散為枝葉,旁達為根,猶人會四者之氣,以時而往,循綠以成其身也。雖然生者生矣,而生生者果何物哉,故日道象無形端,恍惚亡若存。
  氣為生者地,聚合凝稍堅。
  氣來入身謂之生,人之生,氣之聚也,其始則氣化而凝,既久則形立而堅,陰陽之運,其理則然。
  味異行不等#8,甘苦辛鹹酸。
  道判而為陰陽,散而為五行,別而為五味。五味之所以異,以五行之不等故也。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此味之所以異也。火煥水潤,木撓金堅,土均而布,稼穡出焉,此五行之不等也。味則五行也,而味味者道也。
  氣行有多少,強弱果不均。同出異名色,各自生意因。
  通天下一氣傘,萬物化作萌區,有狀盛衰之殺,變化之流也,氣之多寡,隨量而受,故物之強弱,因受而稟,猶之大塊。噫,氣而萬竅怒號,吹萬不同,而使之自己。聲雖異,同出於風,形雖異,同出於道。
  從是異性行,而有受形身。含養陰陽道,隨所倚為親#9。生道非一類,一切人非人#10。
  性有剛柔緩急不同,故形有羽毛鱗介之異,稟偏于陽者,本乎天而親上,毗于陰者,本乎地而親下。雖類聚韋分之殊情,飛走動植之異狀,自有情以至於無情,自有形以至於無形,塗雖殊而歸則同,慮雖百而致則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