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煞以「耳」字者,以言所为比者如是而已也。
[399]史汲郑列传: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如」后煞「耳」字,言「说丞相弘之易,不过如发蒙振落而已」也。
[400]又封禅书: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犹云「去妻子易如脱—而已」也。
[401]又汲黯列传: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犹云「用人之法不过如积薪而已。」
有时以「比」附于一端之后,一若助字者然。
[402]韩为人求荐书:今幸赖天子每岁诏公卿大夫贡士,若某等比。——「若某等比」即比如某等也。「比」字后者,以足文气也。
[403]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若云「比如毛发」,或云「仅如毛发」,皆不文也。学者当细玩之。
①[382]「淖约」是象静,不应列入‘无象静以比者’,应列入【4.5.1】节,与[372]「淡若水」同。马氏以「淖约之态」与「肌肤之白」相提并论,忘了「态」是名字,不是静字。
【4.5.3】差比者,两端相较有差也。差之之字,概为「于」字,「于」「乎」两字亦间用焉。其所以为较者,则象静字表之。
[404]论先进:季氏富于周公。——「季氏」「周公」,相较之两端也;其所以为较者,「富」也。「富」,象静字;差其所较者,「于」字也。犹云「季氏与周公较富,则此差于彼」也。
[405]孟子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此以「邮传」较「德行之速」也。凡差比一如平比,必有隐含之字在。此句如字字言明,当云「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之速」也。下「速」字不言者,可不言也。前句当云「富于周公之富」也。平比如「君子之交淡若水」,当云「淡若水之淡」也。盖所以为平者,非「周公」也,非「水」也,乃「周公之富」与「水之淡」也。姑记于此,以俟反隅。
孟子比句不一而足。
[406]梁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07]公上: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408]又: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409]离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410]告上:人人有贵于己者。
[411]告下: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412]公上: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13]公下: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414]滕下:胁肩谄笑,病于夏晆。——等句,皆有静字为较,而有「于」字为差,不以「于」而以「乎」者二,以「于」者一。
[415]庄列御寇: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曰「险于」「难于」,皆以为较胜之辞也。
[416]左哀十一: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泄。
[417]史酷吏列工作:王温舒等后起,治酷于禹。
[418]左庄九:管夷吾治于高徯,使相可也。
[419]史淮阴侯列传: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黡陈泽。
[420]左襄二十八: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
[421]史张释之列传: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
[422]又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423]赵策: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424]庄庚桑楚:兵莫憯于志,镆鎁为下,寇莫大于阴阳,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425]又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426]汉外戚传:此乃孝成皇帝至思所以万万于众臣。
[427]韩上于相公书:夫马之智不贤于夷吾,农之能不圣于仲尼。
[428]又许国公神道碑:人得一笑语,重于金帛之赐。—以上所引,皆静字为比,而缀以「于」字。
[429]荀子荣辱:故与人善言,愋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430]礼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以上两引,一以「于」字,一以「乎」字为差也。
[431]吕氏春秋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此「如」代「于」,盖不多见。
[432]史大宛列传:然以畏匈奴于汉使。——犹云「畏匈奴甚于汉使焉。」不言「甚」字意自明也。
【4.5.4】「焉」有「于此」之解,故差比率用「焉」字为煞以代之。然必有「有」「无」「莫」等字为首端乃可,孟子习用之。
[433]孟尽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乐莫大焉」者,「乐莫大于此」也,「此」指「反身而诚」之一读也。「求仁莫近焉」仿此。
[434]又梁上:晋国,天下莫强焉。——「莫强焉」者,「莫强于此」也,「此」指「晋国」。
[435]又:殆有甚焉。——即「甚于此」也,「此」指「缘木求鱼」也。
[436]又滕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甚焉」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