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06-小学

13-马氏文通-清-马建忠-第128页

4.7】状字之决不然者实多,今各详之。
【6.4.7.1】「不」字用于静字、动字、状字之先,以决事理之无者,常语也。
[276]孟梁上: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四用「不」字,一先「多」字,静字也,余皆先乎动字。又「不为不多」者,言事理之当然者也。「不夺不餍」者,决功效之当然者也。
至[277]孟子梁惠王下云:不若与人。
[278]又云:今也不然。
[279]又公孙丑上云:虽有智慧,不如待时。——三句,「若」「然」「如」三皆状字「不」字先之,皆所以言事理之如此也。
惟「不」字先于静字,如「不仁」者「不贤」者等语,则两字合成一语,解见静字篇内,并非藉以决事理之当然也。
[280]史淮阴侯列传: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
[281]汉高帝纪:旦日不可不早来谢。
[282]又王嘉传: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所引句内,迭用两「不」字,业已互相对销,无异正说,然所决者仍为事理之当然也。
[283]孟子梁惠王上云:直不百步耳。
[284]韩愈送杨支使序云:虽有享之以季氏之富,不一日留也。——两句「不」字皆先名字,似含一动字。第一句犹云「直不走百步耳」,第二句犹云「不愿一日留也」。似此之类,经籍时有,然未可拘定为所含何字,总以可解为要。
「不」字有代「非」字者。
[285]礼中庸云: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286]又云:苟不固聪明圣知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287]庄子让王篇云:先生不受,岂不命耶!——前引三节内,所云「苟不」,解以「苟非」较顺。所云「岂不」,解以「岂非」较顺。
[288]大戴礼王言篇云:毕弋田猎之得,不以盈宫室也;征敛于百姓,非以充府库也。
[289]墨子非命篇: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前引二节内,「不」「非」两字互用,释词引为相代之证。
「不」字有代「无」字者。
[290]汉武五子传赞:不一日而无兵。
[291]又枚皋传:凡可读者不二十篇。①
[292]诗王风:不日不月。
[293]周官大司马: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诸「不」字皆可解作「无」字,以其先乎名字故也。故释词谓
[294]论语先进:人不闲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不闲」当作「非闲」者,失之矣,②以「闲」字为动字故也。
释词解「不」「丕」二字,有解为语词,有解为发声者。
[295]书西伯勘黎云:我生不有命在天。
[296]又君牙云:丕显哉!③
[297]逸周书芮良夫云:④不其乱尔。
[298]诗小雅常棣云:鄂不*。
[299]又小雅桑扈云:受福不那。
[300]又大雅文王云:不显亦世。——等句,皆解作语词无解。愚案,似此句法,仍解作「岂不」为顺。
故[301]论语阳货云:不曰坚乎?——犹云「闻之人岂不曰坚乎。」
[302]左传宣公四年云: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犹云「岂不馁而」也。
[303]孟子公孙丑上云:吾不惴焉。——犹云「吾岂不惴焉」也。⑤
○1章云:汉书作「百」,马氏误引。
○2章云:释词第十解此句云:‘言人无有非其父母昆弟之言也。’盖以「无」释「不」,「非」释「闲」,非以「非闲」释「不闲」也。马氏殊误。
○3章云:「丕」字古未有训「不」者,马氏以「丕显」作「岂不显」解,似误。
○4芮良夫乃逸周书篇名。马氏原作「芮良夫诗」,误。今案:「诗」字乃涉下「诗云」而误(篇名乃校注本所加)。
○5[302][303]原无「犹云」二字,今加。
【6.4.7.2】「未」字以决事之过时者,常语也。
[304]孟离上:舍馆未定。——「未定」者,言时尚未定,故不来也。
[305]又离下:民未病涉与。——犹云「杠梁及时可通,民无病涉之时也。」
「未」字有与「尝」字相并者。如:
[306]孟子离娄下云:而未尝有显者来。
[307]又告子上云: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
[308]史记冯唐列传云: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
[309]汉书儒林传云: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未尝」二字,皆言已往之无其事也。而「未尝不」者,犹云「往时先不如此」也。
「未」字后于「犹」字者,言事之有及时也。
[310]孟子离娄下云: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由未」者,犹云「同为人,而我及时尚不如是」也。①
[31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若犹未也,又将及难。——「犹未」者,犹云「及今尚无知」也。
至[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