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介出。宰自公左受币。(不侧授,介礼轻。)
[疏]“介出”至“受币”。
○注“不侧授介礼轻”。
○释曰:案宾觌礼云“侧授宰币”,此不云“侧授”,故云“介礼轻”。宰自公左受则是侧,不云“侧”者,当有赞者於公受,转授宰,故云“介礼轻”也。
有司二人坐举皮以东。
摈者又纳士介。(纳者,出道入也。)
[疏]“摈者又纳士介”。
○注“纳者出道入也”。
○释曰:自此尽“序从之”,论士介行私觌之事。云“纳者,出道入也”者,谓若《燕礼》、《大射》小臣纳卿大夫,出道入之也。
士介入门右,奠币,再拜稽首。(终不敢以客礼见。)
[疏]注“终不”至“礼见”。
○释曰:上介奠币讫,辞之,终以客礼,是士介卑,奠币出,私觌即了,终不敢以客礼见也。
摈者辞,介逆出。摈者执上币以出,礼请受,宾固辞。(礼请受者,一请受而听之也。宾为之辞,士介贱,不敢以言通於主君也。固,衍字,当如面大夫也。)
[疏]“摈者”至“固辞”。
○注“礼请”至“大夫也”。
○释曰:知“固,衍字,当如面大夫”者,案下士介面大夫时,摈者执上币出,礼请受,宾辞无固字。故知此固衍字,当如士介面大夫。
公答再拜。摈者出,立于门中以相拜。(摈者以宾辞入告,还立门中阈外,西面。公乃遥答拜也,相者赞告之。)
[疏]注“摈者”至“吉之”。
○释曰:郑知摈立门中阈外西面者,以公在内,宾在门外之西,东面,摈者两处相之,明居阈外西面,向宾告之也。
士介皆辟。(辟,於其东面位逡遁也。)
士三人,东上,坐取币,立。(俟摈者执上币来也。)
[疏]“士三”至“币立”。
○注“俟摈”至“来也”。
○释曰:上文摈者执上币以出,宾辞之,士皆辟之,乃云士三人取币立,摈者执上币始来,明士三人立俟之可知也。
摈者进。(就公所也。)
[疏]“摈者进”。
○注“就公所也”。
○释曰:以公在庭,故摈者自门外来,进向公左,授币与宰也。
宰夫受币于中庭,以东。(使宰夫受于士,士介币轻也。受之于公左。宾币,公侧授宰,上介币,宰受于公左,士介币,宰夫受于士,敬之差。)
[疏]注“使宰”至“之差”。
○释曰:云“使宰夫受于士”者,以上文士三人取币,明此宰夫所受,受于士也。知“受之於公左”者,《礼记少仪》云“赞币自左”,是以凡受币皆於公左也。云“宾币,公侧授宰”者,即上文公侧授宰币于序端是也。云“上介币,宰受於公左”者,即上云庭中,宰自公左受之是也。云“士介币,宰夫受于士”者,即经文是也。在公左受之,是尊卑不同,敬之差也。(元缺一字)所受之虽不同,及其以东,其藏并是宰夫,宰夫币所主故也。
执币者序从之。(序从者,以宰夫当一一受之。)
摈者出请,宾告事毕。(宾既告事毕,众介逆道宾而出也。)
[疏]“摈者”至“事毕”。
○注“宾既”至“出也”。
○释曰:自此尽“不顾”,论事毕送宾之事。云“众介逆道宾而出也”者,介为首,宾为尾,谓逆道也。必知有逆出者,上文聘讫,云“宾降介逆出”,又聘夫人私觌亦介逆出,诸聘礼之等皆逆出,故知此亦逆出可知也。
摈者入告,公出送宾。(公出,众摈亦逆道。绍摈及宾并行,亦六步。)
及大门内,公问君。(乡以公礼将事,无由问也。宾至始入门之位,北面,将揖而出。众介亦在其右,少退西上,於此可以问君“居处为于”,序殷勤也。时承摈、绍摈亦於门东,北面东上。上摈往来传君命,南面。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问曰:“夫子何为?”此公问君之类也。)
[疏]“及大”至“问君”。
○注“乡以”至“类也”。
○释曰:云“众介亦在其右,少退西上”者,案上宾初入门左,郑注云:由宾位也。众介随入,北面西上,少退,今宾出,至入门之位,将北面拜君,而後出,故知其位亦当初入门之位。此位前後皆约聘享入庙,北面西上之位也。云“时承摈、绍摈亦於门东,北面东上。上摈往来传君命”者,亦约常朝入门,门东,北面东上之揖位。上摈往来相君,自是其常。引《论语》者,彼虽非聘,亦是大夫使人往来法,问夫子何为?亦是问君之类,故云“之类”也。
宾对,公再拜。(拜其无恙。公拜,宾亦辟。)
[疏]注“拜其”至“亦辟”。
○释曰:案《尔雅释言》:“恙,忧也。”言“亦”者,亦初迎宾入门,主君拜,宾辟,故云亦也。
公问大夫,宾对。公劳宾,宾再拜稽首,公答拜。(劳以道路之勤。)
公劳介,介皆再拜稽首,公答拜。宾出,公再拜送,宾不顾。(公既拜,客趋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