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吊吾丧,不忧吾丧,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诸死字用法相同,俱谓人一死便忘得一乾二净也。
  
  〔二一〕本书归心篇:「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祸殃。」
  
  〔二二〕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郑笺:「昊天乎,我心无极!」
  
  〔二三〕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注:「非其寒之谓,谓凄怆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
  
  〔二四〕宋本原注:「一本无『七月半盂兰盆』六字,却作『及尽忠信不辱其亲所望于汝也』。」案:续家训及各本与一本合。赵曦明曰:「案:颜笃信佛理,固宜有此言。今诸本删去六字,必后人以其言太陋,而因易以他语耳。然文义殊不贯。」卢文弨曰:「盂兰盆经:『目莲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莲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僧,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莲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目莲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佛言:「大善。」』故后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剪彩,摸花叶之形,极工妙之巧。」郝懿行曰:「案:颜氏以薄葬饬终,近于达矣;乃不遵周、孔所教,而笃信内典功德不忘,至于盂兰斋供,谆谆属望后人,可谓通人之蔽者也。」器案:岁时广记三0引韩琦家祭式云:「近俗七月十五日有盂兰斋者,盖出释氏之教,孝子之心,不忍违众而忘亲,今定为斋享。」案:不忍违众而忘亲之说,最足说明封建士大夫佞佛之心理,颜氏之以此望于子弟,正复尔尔。
  
  孔子之葬亲也,云:「古者,墓而不坟。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一〕。」于是封之崇四尺〔二〕。然则君子应世行道,亦有不守坟墓之时,况为事际〔三〕所逼也!吾今羁旅,身若浮云,〔四〕竟未知何乡是吾葬地;唯当气绝便埋之耳。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堙没也。
  
  〔一〕卢文弨曰:「识音志。」
  
  〔二〕卢文弨曰:「已上礼记檀弓上文。」
  
  〔三〕器案:事际,谓多事之际,犹言多事之秋。晋书杨佺期传:「时人以其晚过江,婚宦失类,每排抑之。恒慷慨切齿,因事际以逞其事。」齐书王宴传:「高祖虽以事际须宴,而心相疑斥。」义俱同,朱本作「事势」,不知妄改。
  
  〔四〕论语述而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郑玄注:「
  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此则用为飘忽不定之意。
  
  
  
  
  附录
  
  一、各本序跋
  宋本序跋
  颜氏家训序
  宋本沈跋
  明嘉靖甲申傅太平刻本序
  刻颜氏家训序
  明万历甲戌颜嗣慎刻本序跋
  重刻颜氏家训序
  颜氏家训后叙
  明程荣汉魏丛书本序跋及其它
  颜氏家训序
  颜氏家训序
  颜氏家训后序
  颜氏家训小跋
  重刊颜氏家训小引
  三刻黄门家训小引
  清康熙五十八年朱轼评点本序
  颜氏家训序
  清雍正二年黄叔琳刻颜氏家训节钞本序
  颜氏家训节钞序
  清乾隆五十四年卢文弨刻抱经堂丛书本序跋及其它
  注颜氏家训序
  例言
  颜氏家训注
  壬子年重校颜氏家训
  赵跋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十六书卢抱经刻颜氏家训注本后
  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提要及辨证
  二、颜之推传(北齐书文苑传)
  三、颜之推集辑佚
  古意二首
  其二
  和阳讷言听鸣蝉篇(隋卢思道同赋)
  神仙
  从周入齐夜度砥柱
  稽圣赋
  赋
  上言用梁乐
  奏请立关市邸店之税(文佚)
  失题
  
  
  附录一各本序跋
  宋本序跋
  颜氏家训序
  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学优才赡,山高海深。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为书七卷,式范千叶,号曰颜氏家训。虽非子史同波,抑是王言盖代。其中破疑遣惑,在广雅之右;镜贤烛愚,出世说之左。唯较量佛事一篇,穷理尽性也。余曾于官舍,论公制作弘奥。众或难余曰:「小小者耳,何是为怀?」余辄请主人纸笔、便录腕(乌焕反)、揎(宣)、(岁)、?(药)、獡(铄)、嫕(于计反)、扊(剡)、?(移)、秠(疋来反)等九字以示之,方始惊骇。余曰:「凡字以诠义,字犹未识,义安能见?旋云小小,颇亦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