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区,岁给米五十石。

  向德值年荒疠疫,父母饥病滨死。向德日夜不解衣,尽诚安慰。无以为养,则刲髀肉食之。母发痈,吮之即愈。王嘉之,赐赉甚厚。命旌其门,立石纪事。

  都氏家贫至孝,卖炭买肉,无阙母馔。一日,于市晚而忙归,鸢忽攫肉。都悲号至家,鸢既投肉于庭。一日,母病,索非时之红柿。都彷徨柿林,不觉日昏。有虎屡遮前路,以示乘意。都乘至百余里山村,访人家投宿。俄而主人馈祭饭,而有红柿。都喜。问柿之来历,且述己意。答曰:“亡父嗜柿,故每秋择柿二百个,藏诸窟中,而至此五月,则完者不过七八。今得五十个完者,故心异之。是天感君孝。”遗以二十颗。都谢,出门外,虎尚俟伏。乘至家,晓鸡喔喔。后母以天命终,都流血泪。




正己篇 第五 凡百十七条

  《性理书》云:“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如此方是有益。”

  《景行录》云:“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景行录》云:“大丈夫当容人,无为人所容。”

  人资禀要刚,刚则有立。

  《素书》兵书名。旧题黄石公撰,宋张商英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老子之说为注释。云:“释己以教人者逆,正己以教人者顺。”

  苏武曰:“不可以己之所能而责人之所不能,不可以己之所长而责人之所短。”

  太公曰:“勿以贵己而贱人,勿以自大而蔑小,勿以恃勇而轻敌。”

  鲁共公曰:“以德胜人则强,以财胜人则凶,以力胜人则亡。”

  荀子曰:“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太公曰:“见人善事,即须记之。见人恶事,即须掩之。”

  孔子曰:“匿人之善,欺谓蔽贤;扬人之恶,欺谓小人。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马援曰:“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康节邵先生曰:“闻人之谤未尝怒,闻人之誉未尝喜,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闻人言人之善则就而和之,又从而喜之。故其诗曰:‘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行善意。闻人之恶,如负芒刺。闻人之善,如佩兰蕙。’”

  《诗》云:“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

  《近思录》云:“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烈。”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直言诀》曰:“闻过不改,是谓过矣。愚者若驽马也。驽马自受鞭策,愚人终受毁捶,而不渐其驾也。”

  道吾恶者是吾师,道吾好者是吾贼。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景行录》云:“寡言择交,可以无悔吝,可以免忧辱。”

  太公曰:“多言不益其体,百艺不忘其身。”

  太公曰:“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景行录》云:“寡言则省谤,寡欲则保身。”

  《景行录》云:“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无欲易,无名难。”

  务名者,杀其身。多财者,杀其后。

  老子曰:“欲多伤神,财多累身。”

  胡文定公曰:“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贵相。”

  李端伯师说:“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时节,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已自先不好了也。”

  《吕氏童蒙训》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盖自攻其恶,日夜自己点检,丝毫不尽则怃于心矣,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耶?”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孙真人《养生铭》:“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景行录》云:“节食养胃,清心养神。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脉诀》曰:“智者能调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