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未成瓦也。"
龙之潜亢,不获其中矣。
【注】初九,潜龙勿用;上九,亢龙有悔。是以过中则惕,
【注】九三居下卦之上,过其中则夕惕也。不及中则跃,
【注】九四居上卦之下,不及中故跃渊。其近于中乎!
【注】二五得中,故有利见之吉。
【疏】"龙之潜亢,不获其中矣"者,系辞云:"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荀注云:阳位成于五,阴位成于二,五为上中,二为下中,故易成位乎其中也。然则初为下下,六为上上,极卑极高,去中弥远,故云不获其中也。"是以过中则惕,不及中则跃"者,系辞云:"三多凶,四多惧。"惠氏栋周易述云:"六爻以二五为中和,卦二五两爻又以五爻为主。四不中而近五,故多惧;三过中,故多凶也。"其近于中乎"者,吴云:"以其惕跃故近中,愈于潜亢。"惠氏栋易例云:"惕跃近中,犹忠恕近道,进德修业,故近于中。"按:过而能惕则知退,不及而能跃则知进,斯勉几于中之道也。
圣人之道,譬犹日之中矣。
【注】光被四表。不及则未,
【注】不及中,未盛明。过则昃。
【注】日昃明尽,言昏昧也。
【疏】"不及则未"者,方言云:"未,未及也。"过则昃"者,易丰云:"日中则昃。"昃与昃同。注"光被四表"。按:尧典:"光被四表。"郑注云:"言尧德光耀及四海之外,至于天地,所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齐其明。"弘范此注,亦同郑义,不以光被为广被也。
什一,天下之中正也。
【注】什一税民,天下之中赋正法也。多则桀,寡则貉。
【注】公羊传曰:"多乎十一,大桀。小桀;寡乎十一,大貉。小貉。"
【疏】"什一天下之中正也",各本皆无"中"字,今依钱本补。注"中赋正法",乃分释中。正二字,明李本如此。孟子云:"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赵注云:"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耕七十亩者,以七亩助公家;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虽异名,而多少同,故曰皆什一也。"公羊传宣公篇云:"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注"公羊"至"小貉"。按:宣公篇文。"十一",世德堂本作"什一"。按:治平本作"十一",必是弘范所据公羊传如此。今本公羊传亦作"什一",彼解诂云:"奢泰多取于民,比于桀也。蛮貉无社稷。宗庙。百官。制度之费,税薄。"徐疏云:"夏桀无道,重赋于人,今过什一,与之相似。若十取四五,则为桀之大贪;若取二三,则为桀之小贪。故曰:"多乎什一,大桀。小桀。"所以不言纣者,略举以为说耳。旧说云,不言纣者,近事不嫌不知。若十四五乃取其一,则为大貉行;若十二。十三乃取一,则为小貉行,故曰:"寡于什一,则大貉。小貉也。"然则多于什一则有为桀之讥,寡于什一则有蛮貉之耻,是以什一而税,三王所不易,故传比于中正之言。"按:孟子云:"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赵注云:"尧。舜以来,什一而税,足以行礼,故以此为道。今欲轻之,二十而税一者,夷貉为大貉,子(按:谓白圭。)为小貉也。欲重之过什一,则是夏桀为大桀,而子为小桀也。"尚书大传云:"古者十税一,多于十税一谓之大桀。小桀,少于十税一谓之大貊。小貊。王者十一而税,而颂声作矣。故书曰:"越维有胥赋,小大多政。"公羊传陈疏云:"伏氏以小桀。大桀。小貊。大貊明多方大小二字。政者,正也,今书作"正",小大多得其正也。"按:伏。赵。徐解大小二字,义各不同,似以徐说为优。
井田之田,田也;
【注】谓古八家是治田也。肉刑之刑,刑也。
【注】三千之属,是正法也。田也者,与众田之;刑也者,与众弃之。
【疏】"井田之田,田也"者,孟子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羊传宣公篇解诂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公田十亩,即所谓什一而税也。庐舍二亩半。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八家而九顷,共为一井,故曰井田。"肉刑之刑,刑也"者,荀子正论云:"世俗之为说者曰:"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是不然。以为治邪?则人固莫触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以为人或触罪矣,而直轻其刑,则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也。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本篇云:"夏后肉辟三千,不胶者卓矣。"田也者,与众田之"者,音义:"众田,音佃。"盐铁论未通云:"什一而借民之力也,丰耗美恶与民共。民馑己不独衍,民衍己不独馑。"刑也者,与众弃之"者,王制云:"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注"谓古八家是治田也"。按:万氏斯大学春秋随笔云:"孟子言三代田制莫善于助。言助法之形体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非谓成周之彻法如此也。赵岐孟子注云:"周人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斯言得之矣。司马法云:"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