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 《周书大传》曰:文王受命九年,在鄗召太子发。 戴氏曰:武王都镐京,为四方来朝者丰,不足以容之,作辟雍以养人才。
邰
毛氏曰:姜嫄之国。 《郡县志》:故斄城,一名武功,城在京兆府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白虎通》作“台”。国也。后稷姜嫄祠在县,后稷母家也。 郑氏曰:后稷成功,尧改封于邰,就其成国之家室。 《左传》作骀。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杜氏注:后稷受此五国。骀在武功县,所治斄城。《释文》:当作邰。 《郡国志》:右扶风郿县有邰亭。 《郡县志》:秦孝公作四十一县,斄、武功各其一。斄与邰音同,武功盖在渭水南,今郿县地是也。 樊哙攻雍、斄城。注云:即后稷所封,今武功故城是斄县。汉属右扶风,后周置武功于故斄城。 孔氏曰:邰国自有君,此或灭或迁,故以其地封后稷。《閟宫》:奄有下国。朱氏曰:封于邰也。
百泉 溥原 流泉
曹氏曰:汉朝那县属安定郡。隋改为百泉县,属平凉郡。魏于其地置原州,唐因之。百泉、溥原即其处。《郡县志》:邠州三水县,以县界有罗川谷,三泉并流,故以为号。豳城在县西高泉山,亦曰甘泉,在永寿县北二十五里。五龙原在新平县南三里原侧,有五泉水,因名。
隰原
郑氏谱曰:豳在雍州原隰之野。 孔氏曰:《禹贡》雍州原隰底绩是原隰,属雍州也。公刘居豳,度其隰原以治田,是豳居原隰之野。 蔡氏曰:广平曰原,下湿曰隰,度其隰原即指此,其地在豳,今邠州。《史记正义》:原隰,豳州地也。 《郡县志》:邠州新平县有五龙原,永寿县有永寿原,宜禄县有浅水原。 《白虎通》引《诗》“于邠斯观”。
涉渭
《史记·周纪》:公刘自漆沮渡渭,取材用。《郡县志》:邠州,公刘所居之地,州治新平县,即汉漆县。漆水在县西九里,西北流,注于泾。 《史记正义》:公刘从漆县漆水南渡渭水,至南山,取材木为用。漆水东入渭。
皇涧 过涧
傅氏曰:二涧当在邠州界。《释名》:山夹水曰涧。 孔氏谓:皇涧纵,在两旁而夹之,过涧横,故在北而向之,亦可想见其形势矣。“芮鞫之即”,则又在过涧之南。鞫者,外也。
芮鞫
《周礼注》作汭。 《地理志》注:《韩诗》作芮。与鞫同。 《职方》:雍州其川泾汭。 《地理志》:芮水出右扶风汧县吴山西北,东入泾。《诗》芮,雍州川也。今陇州汧原县。 苏氏曰:芮鞫,芮水之外也。《郡县志》:泾州良原县有汭水,一名宜禄川,西自陇州华亭县流入。 傅氏曰:康成以为芮是水内,与注《礼》自相反,当以《职方》为信。
凡伯
孔氏曰:畿内国。《左传》:凡周公之后。 《春秋》:凡伯。杜氏注:汲郡共县东南有凡城。 《郡县志》:故凡城在卫州共城县西二十里,古凡伯国。《通典》:凡伯国在卫州黎阳县。
召见前
《周语》:彘之乱,宣王在召公之宫。注:避难奔召公。召公,周之支族,食邑于召,康公之后穆公虎。
夏后
《帝王世纪》: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周书·度邑》篇武王问太公:“吾将因有夏之居”,即河南是也。《孟子注》:禹号夏后氏,后,君也。禹受禅于君,故夏称后。
鬼方
《易》:高宗伐鬼方。毛氏曰:远方也。 《汉·匡衡传》:成汤化异俗,怀鬼方。《后·西羌传》:武丁征西戎鬼方。《竹书纪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 《大戴礼·帝系》曰:陆终氏娶于鬼方氏。 《汉·五行志》注:鬼方,绝远之地,一曰国名。 《文选注》:《世本》注曰鬼方,于汉则先零戎是也。
蛮方
郑氏曰:九州之外不服者。曹氏曰:《职方氏》卫服之外,即蛮服。 《禹贡》:荒服三百里蛮。 《周语》:蛮夷要服,戎翟荒服。
芮伯
郑氏曰:畿内诸侯,字良夫。 《书序注》:芮伯,周同姓国,在畿内。 《左传注》:芮国在冯翊临晋县。 《通典》同州冯翊县,古芮国。《地理志》:临晋县芮乡,故芮国。 夹漈郑氏曰:其地即陕芮城,为晋所灭。
崧高
毛氏曰:山大而高曰崧岳,山之尊者,东岱、南衡、西华、北恒。尧时姜氏为四伯,掌四岳之祀。 郭璞注《尔雅》曰:今中岳。崧,高山,盖依此名。 李氏曰:申甫,四岳之后,安得专指为中岳。凡大而高者,皆可名之曰崧。 《孔子间居》:嵩高惟岳云云,此文武之德也。 魏氏曰:人之此心,与天地山川相为流通,固也。而人物之生,又系乎时数清明之感,山川英灵之会,祖宗德泽之积。孔氏曰:《郑语》伯夷能礼于神以佐尧,是掌礼之官,故掌四岳之祀。 《外传》:《史记》特称伯夷为四岳,由主岳祀故也。《齐世家》:四岳佐禹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是历虞夏商而世有国土。
甫申见前 申伯
李氏曰:崧高之山,在穆王时则生甫侯,《诗》、《礼记》作“甫”,《书》与《外传》作“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