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01-诗经

9-诗地理考-宋-王应麟-第24页

郡阴密县,《诗》密人国。  《括地志》: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其东接县城,即古密国。《周语》:共王游泾上密,康公从。又曰:密须由伯姞。 《左传》: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搜也。杜氏注:密须,姞姓国,文王伐之,得其鼓路。 《郡县志》:泾州灵台县西阴密故城,即古密国。 《舆地广记》:商时密国之地,本鹑觚,隋取文王伐密而民始附之意,以灵台名县。 朱氏曰:密,密须氏也,姞姓之国,在今宁州。
阮 共
张氏曰:阮,国名;共,阮国之地名,皆在今泾州。今有共池,即共也。《氏族略》:阮,商诸侯国,在岐、渭之间。  郑氏曰:阮也、徂也、共也,三国犯周,而文王伐之。 孔氏曰:《鲁诗》亦以阮、徂、共皆为国名。孙毓云文王七年五伐,未闻有阮、徂、共三国助纣侵周,文王伐之之事。  《孟子》:以遏徂莒。注:以遏止往伐莒者。  朱氏曰:徂旅、密师之往共者也。
鲜原 居岐之阳
苏氏曰:文王既克密须,于是相其高原而徙都焉,所谓程邑是欤。  孔氏曰:大王于迁已在岐山,此亦在岐山之阳,去旧都不远。《周书》称文王在程,作《程寤》、《程典》。皇甫谧云文王徙宅于程,盖谓此也。  朱氏曰:其地于汉为扶风安陵,今在京兆府咸阳县。《地理志》:安陵,阚骃以为本周之程邑。  《通鉴外纪》:西伯自岐徙鲜原,在岐山之阳,不出百里。  郑氏曰:地在岐山之南,居渭水之侧,后竟徙都于丰。曹氏曰:大王邑于岐山之下,犹在岐北。文王既胜密须,于是度鲜原,于岐山之南、渭水之侧,定程邑而迁都焉。《鲁颂》大王居岐之阳,谓岐北非也。  《孟子》:文王治岐。《左传》:成有岐阳之搜。 《郡县志》:凤翔府岐阳县,盖汉杜阳县地,贞观七年置,以在岐山之南,因以名之。 《舆地广记》:此《诗》所谓“居岐之阳”也。文王始亦治焉。元和三年省,入扶风县。 《括地志》:安陵故城在咸阳东二十一里,周之程邑。 《书》:文王肇国于西土。

郑氏曰:崇侯虎倡纣为无道。《通典》:崇国在京兆府鄠县。 《帝王世纪》:鲧封崇伯,国在丰、镐之间。周有崇国。晋赵穿侵崇。  《史记》:伐崇而作丰邑。伏湛曰:“以伐崇庸”,崇国城守,先退后伐。《氏族略》:其地在鄠县东。  《皇极经世》:商受十八年,西伯伐崇,自岐徙居丰。注: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是国之地也。
灵台
《三辅黄图》:在长安西北四十里,高二十丈周,四百二十步。  《三辅故事》:在丰水东。《水经注》:沣水北经灵台西。 《左传》:秦获晋侯,舍诸灵台。杜氏注:在鄠县,周之故台也。又云:酆在鄠县,东有灵台,属京兆府。 《地理志》:文王作酆。注:今长安西北界灵台乡丰水上是。 朱氏曰:言倏而成,如神灵之为。 司马法曰:偃伯灵台,伯谓师节也。
灵囿
《黄图》:在长安县西四十二里。《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灵沼
《黄图》:在长安西三十里。郑氏《驳异义》云:于台下为囿沼。
辟雍
毛氏曰:水旋丘如璧,曰辟雍,以节观者。  《黄图》:文王辟雍在长安西北四十里。  《史记》:丰镐有天子辟池。《索隐》云即周天子辟雍之地。  张氏曰:《灵台》辟雍,文王之学也。辟雍之在镐京者,武王之学也。《庄子》:文王有辟雍之乐。 郑氏曰:辟雍及三灵皆同处在郊。 《书大传》:乐曰舟张辟雍。 戴氏曰:言文王之乐不在台、沼、灵囿,而在辟雍也。

朱氏曰:丰在今京兆府鄠县终南山北。  《地理志》:文王作丰。  《括地志》:丰宫在鄠县东三十五里。  《地理志》:京兆鄠县,丰水出其东南。皇甫谧云:丰在京兆府鄠县东,丰水之西,文王自程徙此。 孔氏曰:从鲜原徙酆,丰在岐山东南三百余里。  《说文》:酆,周文王所都,在京兆杜陵西南。朱氏曰:即崇国之地,今鄠县杜陵西南。  《通典》:酆,今京兆府长安县西北灵台乡丰水上。  《左传》:康有酆宫之朝。《召诰》:王朝步自周镐京,则至于丰,告文王庙。  《毕命》:王朝步自宗周镐京,至于丰,文王所都。
丰水
郑氏曰:丰水,禹治之,使入渭,东至于河。丰邑在丰水之西,镐京在丰水之东。朱氏曰:丰水东北流,径丰邑之东入渭,而注于河。“丰水有芑”,镐京在丰水下流,故以起兴。  《郡县志》:丰水出京兆府鄠县东南终南山,自发源北流,经县东二十八里,北流入渭。  《禹贡》:沣水攸同。《地理志》:酆水出扶风鄠县东南,北过上林苑,入渭。  《黄图》:出鄠南山丰谷,北入渭。  黄氏曰:北至咸阳县入渭。
镐京见前
《坊记》引《诗》“度是镐京”。  《郡国志》注:丰、镐相去二十五里。镐在京兆上林苑中。《黄图》:镐池在昆明池之北,即周之故都。《通典》云镐陂。  夹漈郑氏曰:周地西迫戎狄,自岐之丰,自丰之镐是西,远戎而东即华也。  朱氏曰:镐京,武王所营也,在丰水东,去丰邑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