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10-艺藏 -04-音乐

15-燕乐考原-清-凌廷堪-第59页

>   歇
  指
  角

  钟
   林
  钟
   太
  簇
   南
  吕
   姑
  洗
   应
  钟
   蕤
  宾
北宋七闰角
  (「为调名制」)

  吕
   黄
  钟
   林
  钟
   太
  簇
   南
  吕
   姑
  洗
   应
  钟
《笔谈》七正角
  (「为调名制」)
七角一均,所用律名,在在不同,竟成移步改观,阅之心目俱乱。
  初以为此均北宋以来即不用,遂置之弗论,今得《词源》考之,亦具有条理。
  《笔谈》用姑洗以下七律(仲黄林太南姑应),因姑洗为(正)角故也(但杀声却仍在闰角!)。
  《宋史》用应钟以下七律(黄林太南姑应蕤)者,所谓七(闰)角皆生于应钟是也。
  盖七角一均,本无正声,生于应钟者,则借用七商一均(?)。
  生于姑洗者,则借用本均之名(?),其实琵琶之第三弦(?)。
  或借用七商一均、或借用七宫一均、或借用本律一均,不过「徒有其名」而已,皆古人久不能用之调。
  故《笔谈》以姑洗(为正)角为大石角者,借本律之名(?)也,以下则
  仲吕(为正)角为高大石角,
  林钟(为正)角为双 角,
  南吕(为正)角为小石角,
  应钟(为正)角为歇指角,
  黄钟(为正)角为商 角(林钟角),
  太簇(为正)角为越 角也。
《宋史》以应钟(为闰)角为大石角者,借用七商之律名也(?不知何谓借本律之名,何谓借用七商之律名)。以下则
  黄钟(为闰)角为高大石角,
  太簇(为闰)角为双角,
  姑洗(为闰)角为小石角,
  蕤宾(为闰)角为歇指角,
  林钟(为闰)角为商角,
  南吕(为闰)角为越角也。(《宋史》皆较《笔谈》高五度)
七角一均,南宋虽不用,仍借七宫之律名。
  《宋史》“闰为角”,故《词源》云:
  “大吕(之)闰(角)俗名高大石角,
  夷则(之)闰(角)俗名商 角(林钟角),
  夹钟(之)闰(角)俗名双 角,
  无射(之)闰(角)俗名越 角
  仲吕(之)闰(角)俗名小石角,
  黄钟(之)闰(角)俗名大石角,
  林钟(之)闰(角)俗名歇指角”也。
盖南宋(采之调名制后)宫、商、角、羽四均(声调),皆用黄钟以下之(大夷夹无仲黄林七)律,原各有经纬不紊也。
  入之者浅,故望洋辄叹,今为表而出之,则乱丝皆秩然就绪矣!
[此<南宋七闰表>与说,系先生己已年五月三十日所草创也。
  越翌日,不幸哲人遽(ㄐㄩ\忽也)萎,故未及整齐,手自订正,编入于此书。且篇内“以下则仲吕角”、“以下则黄钟角”,并“故《词源》”云云,亦均未举其辞。
  今冬往海州之板浦,搜集先生遗书归,并得此稿,原取《词源》互相参考,补录于此,更附数语以别之使夙昔曾见是书者,不致讥其以伪乱真云。
  时嘉庆庚午(1810年)十二月除夕前三日,受业宣城张其锦谨识于长溪之曲肱亭。]
  姜尧章《七弦琴图说》表
  自郑世子(朱载堉)论琴,以大弦为征,学者群然从之,不知此特正宫(当是正调)一调耳,他调则还相为宫矣!宋姜尧章(姜夔字白石)《七弦琴图说》,言之最详,《宋史》仅载其说,而佚其图,读者遂无从得其端绪,亦言乐者一大迷津也。
  夫琴以按十一徽(大三度)应隔一弦之散声,相和者则为宫弦(本弦若为宫弦,则隔一弦为大三度之角弦)。宫以此定,调以此辨,不必问其何弦也。
  昧者惟知三弦(宫弦)独下一徽(其余之弦,皆以按十徽(纯四度)与隔一弦之散声相和,如征弦之合宫弦,羽弦之合商弦,……惟宫弦以十一徽与隔一弦之散声角弦相应,故谓宫弦独下一徽),自矜创获,反谓姜氏不知其所以然,岂知其于姜氏之书,句读尚未分乎?[观王氏坦《琴旨》可见]。今依姜氏之说,绎之为表庶学者不迷于所往焉!
  慢角调[即黄钟均]
  (一说,由正调(仲吕调)慢角(三)弦,成黄钟均,故名慢角调。
  二说黄钟调慢15263五音,成一弦为宫之应钟调,故称为慢角调。
  黄钟调因与应钟调一样,皆属一弦为宫之琴调,故亦称为慢角调。)
  宫——一弦
  商——二弦
  角——三弦
  变征 —○
  征——四弦
  羽——五弦
  变宫 ─○
  宫——六弦
  商——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