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10-艺藏 -04-音乐

15-燕乐考原-清-凌廷堪-第42页


[又案:《碧鸡漫志》,“<西河长命女>本林钟羽,而近所分二曲,在仙吕、正平两调,亦羽调也。
  调(亦名高平调)
  《琵琶录》:羽七调,第三运高平调。
《宋史、律历志》:”姑洗(为)羽为高平调”。
《补笔谈》:”高一字配姑洗”。
  又:”姑洗羽今为高平调,杀声用一字”。
  又:”南吕调用七声,与南吕宫、歇指调(及歇指角)同(林钟均)”。
《姜白石集》:”高平调——林钟(之)羽”。
《碧鸡漫志》:林钟(之)羽时号平调,今俗呼高平调也。(误!参见正平调)
《齐东野语》:”高平、林钟(之)羽也”。
《词源》:”林钟(之)羽俗名高平调”。
  [案:七羽之第三运,即琵琶四弦之第五声也。(何据?)
  南吕(七羽)一均,既如七宫,实应太簇(一)、夹钟(二)、仲吕(三)、林钟(四)、南吕(五)、无射(六)、黄钟(七)之(夹钟均)七律,则此调居第五,名为姑洗,实应南吕,故不曰姑洗羽,而曰南吕调(即高平调)也。]
[又案:南宋燕乐七羽一运,亦用黄钟以下七律,此调居第五,当林钟之位,故《白石集》、《碧鸡漫志》、《齐东野语》皆以高平调为林钟羽也。]
  (否!唐之南吕相当于宋之林钟,故南吕调(高平调)在唐为南吕(之)羽、在宋为林钟(之)羽。如此而已!)
[又案:正平调省文则曰“平调”,南吕调高于平调一律,(当是一声,实高两律。)故谓之高平调。
  是以北宋人既有平调,又有南吕调,此明证也。
  王晦叔谓“平调俗呼高平调”者误矣!说见前。]
《宋史乐志》:教坊所奏凡十八调(四十六曲),
  南吕调曲二:<绿腰>、<罢金钲>;
  队舞大曲十八,南吕调曲一:(明南监本,调字上衍一宫字。)<文兴礼乐欢>;
  曲破二十九,南吕调曲一:<凤城春>;
  小曲二百七十,南吕调曲七:<春景丽>、<牡丹开>、<展芳茵>、<红桃露>、<啭林莺>、<满林花>、<风飞花>;
  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南吕调曲二:<倾杯乐>、<三台>;
  云韶部大曲十三,高平调[即南吕调]曲一: <罢金怔>。
  [案:柳永《乐章集》,南吕调有<透碧霄>、<木兰花慢>、<临江仙>、<瑞鹧鸪>、<忆帝京>五曲。
  张先《子野集》,高平调有<怨春风>、<于飞乐令>、<临江仙>、<江城子>、<转声虞美人>[又名<胡捣练>]、<燕归粱>、<酒泉子>、<定西番>八曲。
  《姜白石集》高平调有<玉梅令>一曲。
  “天基圣节排当乐次”,有高平调<庆千秋>一曲,注云“笛独吹”。]
金院本,高平调五曲:<木兰花>、<于飞乐>、<糖多令>、<青玉案>、<牧羊关>。
  [案:金院本有南吕调<一枝花>,当是南吕宫之误,故不入此。
  明人若北曲谱,于此调<牧羊关>下注云“借南吕”,不知高平调即南吕调也。]
  [又案:元人北曲,商调中有“高平杀”,又有“高平随调杀”,则高平调元以后并入商调矣!
仙吕调
《琵琶录》:”羽七调,第四运仙吕调”。
《宋史律历志》:”仲吕(为)羽,为仙吕调”。
《补笔谈》:”上字配仲吕”。
  又:”中吕(为)羽今为仙吕调,杀声用上(仲吕)字”。
  又:”仙吕调用九声,与仙吕宫、林钟商(及林钟角)同(夹钟均)”。
《碧鸡漫志》:”夷则(之)羽即俗呼仙吕调”。
《齐东野语》:”仙吕(调),夷则(之)羽也”。
《词源》:”夷则(之)羽俗名仙吕调”。
  [案:七羽之第四运,即琵琶四弦之第六声也。(何据?)
  南吕(七羽)一均,既如七宫,实用太簇(一)、夹钟(二)、仲吕(三)、林钟(四)、南吕(五)、无射(六)、黄钟(七)之(夹钟均)七律,则此调居第六,名为仲吕,实应无射,故不曰仲吕羽,而曰仙吕调也。](否!仙吕调对应的声律调名,正就是仲吕为羽。)
  [又案:南宋燕乐七羽一均,亦用黄钟以下七律,此调居第六,当夷则之位,故《碧鸡漫志》、《齐东野语》皆以仙吕调为夷则羽也。](夷则(之)羽,与仲吕(为)羽是同一事。只有之/为调名制之别,凌氏对此却毫无所知!)
《宋史乐志》:教坊所奏凡十八调[四十六曲],
  仙吕调曲二:<绿腰>、<彩云归>;
  队舞大曲十八,仙吕调曲一:<齐天长寿乐>;
   曲破二十九,仙吕调曲一:<梦钧天>;
   琵琶独弹曲破十五,仙吕调曲一:<寿星见>;
  [案:琵琶独弹曲破,又有正仙吕调<朝天乐>一曲。]
  小曲二百七十,仙吕调曲十五:<喜清和>、<芰(ㄐㄧ\)荷新>、<清世欢>、<玉钩栏>、<金步摇>、<金错落>、<燕引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