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也。”
(?,今道调宫才是仲吕(之)宫,「古」字疑衍)
不知七宫起太簇,则林钟宫为道调宫(?),若依古起黄钟,则林钟宫为南吕宫(?),仲吕为道调宫(?),此无足致疑者。
(否!今林钟宫为南吕宫,仲吕宫方为道调宫。
古林钟宫为道调宫,仲吕宫则为中吕宫。)
王(灼,字)晦叔益未之深考也。)
《宋史乐志》:教坊所奏凡十八调一一
四十大曲,道调宫曲三:<梁州>、<薄媚>、<大圣乐>:
法部曲二,道调宫曲一。<望瀛>。
[案:《宋史乐志》,法部曲止有道调宫及小石调二调。)
队舞大曲十八,道调宫曲一。<垂衣定八方>;
曲 破二十九,道调宫曲一:<折枝花>;
小曲二百七十,道 宫曲九:<会缓龙>、<泛伯杯>、<披风襟>、<孔雀扇>、<百尺楼>、<金尊满>、<奏明庭>、<拾落花>、<声声好>;
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道调宫曲二:<倾杯乐>、<三台>。
[案:张先《子野集》,道调宫有<西江月>、<感皇恩>二曲。(与中吕宫字句同)
《碧鸡漫志》,“(唐)天宝诸乐曲名有<凌波神>二曲,其一在道调宫。”
(校:<漫志>原作“(唐)在林钟(之)宫,时号道调宫。”)
又云,”<念奴娇>后复转入道调宫”。
又云,“李珣《琼瑶集》有<凤台>一曲,注云,俗谓之<喝驮子>,不载何宫调,今世道调宫有慢,句读与古不类耳。”
又,(周密)天基圣节排当乐次,道调宫有<圣寿永>、(玉方响独打)<出墙花慢>(筝起)、<齐天乐曲破>(诸部合)、<庆芳春慢>(觱栗起)、<延寿慢>(笛起)、<月中仙慢>(筝起)、<寿炉香慢>(稽琴起)、<庆箫韶慢>(觱栗起)、<月明起花灯慢>(笙起)。十二曲。(其锦案:”二”字当作一字。)
金院本,道宫六曲:<凭栏人>、(与越调不同)<美中美>、<大圣乐>、<解红>、赚、尾。
[案:《中原音韵》无道宫,则此调元杂剧已不用矣。
近(长洲)徐(大椿1693-1771)灵昭以沈(璟1553─1610)宁庵《南九宫谱》附录之<鹅鸭满渡船>、<赤马儿>等曲,改题<应时明近>、<双赤子>为道宫者,盖臆说、不可为据。)
南吕宫
《琵琶录》:宫七调,第五运南吕宫。
《宋史律历志》:林钟之宫为南吕宫。
《补笔谈》>:尺字配林钟。
又,”林钟(之)宫今为南吕宫,杀声用尺(林钟)字”。
又,”南吕宫用七声,下五、高凡,(高)工、尺、高一,高四、勾”。(七商之歇指调,七羽之南吕调(即高平调),同。六、合、上三字不用。)(高四、下五并用?此三调且与歇指角同均。)
《词源》:林钟(之)宫俗名南吕宫。
[案:七宫之第五运,即案琵琶大弦之第五声也。
黄钟一均,既实用太簇(一)、夹钟(二)、仲吕(三)、林钟(四)、南吕(五)、无射(六)、黄钟(七)之七律(此七律属夹钟均),则此调居第五,名为林钟,实应南吕,(宋之林钟,与唐之南吕同高)故不曰林钟宫,而曰南吕宫也。
南宫宫即琵琶之尺字调,故杀声用尺字(林钟)也。
《宋史乐志》”夹钟(之)宫谓之中吕宫,林钟(之)宫谓之南吕宫”者,燕乐声高,实以夹钟(?)为黄钟也。
(否!当是「实以大吕为夹钟、夹钟为中吕,林钟为南吕、无射为黄钟、黄钟为太簇」….。
宋律较唐律高二律也!)
考(唐)燕乐虽以夹钟为律本。而(宋)黄钟一均,实应(唐)太簇,非夹钟位。此亦易明之事,不审前人何故昧之。)
(而(宋)黄钟,实应(唐)太簇。与唐以夹钟为律本,无关。作者亦昧者也。)
《宋史乐志》:教坊所秦,凡十八调——
四十大 曲,南吕宫曲二:<赢府>、<薄媚>
队舞大曲 十 八,南吕宫曲一:<平晋普天乐>
曲 破 二十九,南吕宫曲一:<七盘乐>
小 曲二百七十,南吕宫曲十一:<仙盘露>、<冰盘果>、<芙蓉园>、<林下风>、<凤雨调>、<开日幌>、<凤来宾>、<落梁尘>、<望阳台>、<庆年丰>、<青骏马>
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南吕宫曲二:<倾杯乐>、<三台>
云韶部大曲十三,南吕宫曲一:<普天献寿>。(此曲太宗所制)
[案:张先《子野集》,南吕宫有<江南柳>、<八宝妆>、<一丛花令>三曲。
《碧鸡漫志》,“南吕宫有<凉州>”。
又,”<河传>唐词存者二,其一属南吕宫”;
又,“<望江南>自唐至今皆南吕宫”。)
金院本南吕宫八曲:<瑶台月>、<三煞>、<应天长>、<一枝花>、<一枝花缠>、<傀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