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10-艺藏 -01-书法

3-书史会要-明-陶宗仪-第4页

贾逵作说文解字十四篇并序目一卷凡万六千余字取其形类作偏傍条例首一终亥各有部居包括六艺羣书之诂评释百氏诸子之训天地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竒怪珍异王制礼仪世间人事靡不尽
  王绮善正隶草
  罗肹善行书
  姜诩字孟颖
  梁宣字孔达
  田彦和
  右三人皆学张芝有名于世然不及张昶也
  罗晖字叔景善行隶章草
  赵袭【一作恭】字符嗣善行隶章草与罗晖并与张芝见称于西州故芝尝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
  刘徳升【一作升】字君嗣颍川人始作行书即正书之所变务従简易相间流行故曰行锺繇谓之行狎盖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于两间者行书有焉不真不草是也于是兼真则谓之真行兼草则谓之行草刘徳升即行书之祖也又璎珞篆亦徳升观星象而作
  张昶字文舒芝之季弟官至黄门侍郎声劣于兄时谓之垩圣章草入神八分入妙隶入能
  师宜官南阳人工隶书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以售酒直赍钱观者坌至计钱足而灭之梁鹄窃其本以工书梁武帝谓宜官书如鹏羽未息举翮而自逝也
  张超字子并河间人善草亦有书名虽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彪之子官至中郎将善大小篆因扬雄训纂遂作续训纂十三章通一百二章凡六千一百二十字无复者用训纂之末以为篇目曰滂喜
  贾鲂和帝时郎中用隶字写之以仓颉为上篇训纂为中篇滂喜为下篇谓之三仓隶书浸广而籀篆转微矣三仓之书其辞质其义古不类偏傍亦不类四声未有反音亦未有训诂
  贾逵官至豫州刺史和帝时修理仓颉旧史
  曹喜字仲则扶风人建初间以善篆隶名篆少异于李斯而亦称善尝有述笔论传于世又薤叶篆垂露篆悬针篆并喜所作喜小篆垂枝浓直名薤叶本商务光法喜以小篆书之垂露以书章表谓其点缀如轻露之垂悬针以题五经篇目抽其执有若针锋梁袁昂评喜书谓如经论道人无不絶云
  张澄工书当时亦呼有意
  郭伯通【一作道】善书梁庾肩吾论云伯通府问朝廷逺封其迹
  荀爽字慈明颍川人荀卿十二世孙官至司空年十二通春秋论语善书翰
  卫宏【一作弘】字敬仲东海人工古文书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与妻孟徳曜共入覇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字画入能品
  赵壹字符叔汉阳西县人作草书
  杜林字伯山官至大司空博洽多闻善古文始作仓颉训诂世言小学由杜氏焉
  刘睦【一作穆】善草书官北海
  刘当
  曹寿
  李廵
  张缉
  左姬
  尹珍
  苏班
  右俱善书
  刘懆隶书巴郡太守繁敏碑碑下有云石工刘或习懆书者刘刻其石而厥子落笔也
  郭香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延熹间袁逢守弘农郡遣书佐郭香察书宋洪适云东汉循王莽之禁人无一名郭香察书者察莅他人之书尔欧阳棐以为郭香察所书非也
  堂溪典字伯并【一云子度】官五官中郎将
  马日磾官諌议大夫
  刘弘官议郎
  苏陵官郎中
  杨赐官郎中
  韩说官议郎
  左立官博士
  赵域官諌议大夫
  张文官郎中
  傅祯官郎中
  张廵【一作驯】官议郎
  单扬官太史令
  孙表官郎中
  右并在熹平间受诏正定诸经者洪适云史称蔡邕自书丹使工镌刻今所存石经字体各不同虽邕能分善隶兼傋众体但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办史又云邕与堂溪典杨赐马日磾张驯韩说单扬等正定诸经今公羊论语之后惟堂溪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别有赵域刘弘张文苏陵传祯左立孙表数人窃意其间必有同时挥毫者
  马夫人皇甫规妻也善行隶
  蔡琰字文姬邕之女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为虏骑所获没于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乃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陈留董杞琰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于书翰得家传之妙
○蜀汉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躬耕南阳先主三往见然后起官至丞相封武乡侯先主尝作三鼎皆亮篆隶八分书极其工妙又喜作草字世得其迹必珍玩之
  诸葛瞻字思远亮兄之子官至卫将军亦能书
  许靖善行草
○魏
武帝曹氏讳操字孟徳汉相国参之后机警有权数好师宜官及梁鹄书亦善章草
  高贵乡公讳髦字士彦文帝孙幼好学善书
  文昭皇后甄氏明帝母也九岁即善书
  曹植字子建封陈思王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千万言及长下笔成章复工笔札锺
  繇字符常颍川长社人官至太傅善正隶行草八分尤工于正隶初师胡昭学书十六年又从刘徳升入抱犊山学书后与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议用笔因见蔡邕笔法于诞诞秘而不传輙搥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诞死繇盗发其冢遂得邕法一一从其消息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谓正书二曰章程谓八分三曰行狎谓行书三体皆世所推自言最妙者八分然其真书絶世评繇书者谓如郊庙既陈爼豆斯在又谓如云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