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之帝,以德行德之事也;
帝之王,以德行功之事也;
帝之伯,以德行力之事也。
王之皇,以功行道之事也;
王之帝,以功行德之事也;
王之王,以功行功之事也;
王之伯,以功行力之事也。
伯之皇,以力行道之事也;
伯之帝,以力行德之事也;
伯之王,以力行功之事也;
伯之伯,以力行力之事也。
时有消长,事有因革,非圣人无不尽之,
所以仲尼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是知千万世之时,千万世之经,岂可画地而轻言也哉!
三皇春也,五帝夏也,三王秋也,五伯冬也,七国冬之余洌也,
汉王而不足,晋伯而有余,
三国伯之雄者也,十六国伯之丛者也,南五代伯之借乘也,北五代伯之传舍也,
隋,晋之子也;唐,汉之弟也;
隋季诸郡之伯,江汉之余波也;唐季诸镇之伯,日月之余光也;
后五代之伯,日未出之星也。
自帝尧至于今,上下三千余年,前后百有余世,
书传可明纪者,四海之内,九州岛之间,其间或合或离,或治或隳,或强或嬴,
或唱或随,未始有兼世而能一其风俗者。
吁!古者谓三十年为一世,岂徒然哉?
俟化之必洽,教之必浃,民之情始可一变矣。
茍有命世之人继世而兴焉,则虽民如夷狄,三变而帝道可举矣。
昔乎时无百年之世,世无百年之人,比其有代,则贤之与不肖何止于相半也?
时之难,不其然乎? 人之难,不其然乎?
观物篇六十一
太阳之体数十,太阴之体数十二,少阳之体数十,少阴之体数十二;
少刚之体数十,少柔之体数十二,太刚之体数十,太柔之体数十二。
进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退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是谓太阳少阳太刚少
刚之用数;
进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退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是谓太阴少阴太柔少
柔之用数。
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一百六十,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一百九十二;
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一百一十二,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一百五十二。
以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唱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是谓日月星辰之变量;
以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和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是谓水火土石之化数。
日月星辰之变量一万七千二十四,谓之动数,
水火土石之化数一万七千二十四,谓之植数,
再唱和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之变化通数二万八千九百八十一万六千五百七十六,
谓之动植通数。
日月星辰者,变乎暑寒昼夜者也;
水火土石者,化乎雨风露雷者也;
暑寒昼夜者,变乎性情形体者也;
雨风露雷者,化乎走飞草木者也。
暑变飞走草木之性,寒变飞走草木之情,昼变飞走草木之形,夜变飞走草木之体;
雨化性情形体之走,风化性情形体之飞,露化性情形体之草,雷化性情形体之木。
性情形体者,本乎天者也;
飞走草木者,本乎地者也。
本乎天者,分阴分阳之谓也;
本乎地者,分柔分刚之谓也。
夫分阴分阳,分柔分刚者,天地万物之谓也。备天地万物者,人之谓也。
观物篇六十二
有日日之物者也,
有日月之物者也,
有日星之物者也,
有日辰之物者也;
有月日之物者也,
有月月之物者也,
有月星之物者也,
有月辰之物者也;
有星日之物者也,
有星月之物者也,
有星星之物者也,
有星辰之物者也;
有辰日之物者也,
有辰月之物者也,
有辰星之物者也,
有辰辰之物者也。
日日物者飞飞也,日月物者飞走也,日星物者飞木也,日辰物者飞草也;
月日物者走飞也,月月物者走走也,月星物者走木也,月辰物者走草也;
星日物者木飞也,星月物者木走也,星星物者木木也,星辰物者木草也;
辰日物者草飞也,辰月物者草走也,辰星物者草木也,辰辰物者草草也。
有皇皇之民者也,有皇帝之民者也,有皇王之民者也,有皇伯之民者也;
有帝皇之民者也,有帝帝之民者也,有帝王之民者也,有帝伯之民者也;
有王皇之民者也,有王帝之民者也,有王王之民者也,有王伯之民者也;
有伯皇之民者也,有伯帝之民者也,有伯王之民者也,有伯伯之民者也。
皇皇民者士士也,皇帝民者士农也,皇王民者士工也,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