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阳内而阴外也。以中爻为本卦之体,分上下二爻于癸干,是二阴也。二阴为极,故为阴之虚气。离阴卦而阳爻,阴内而阳外也。以中爻为本卦之体,分上下二爻于壬干,是二阳也,二阳为亢,故为阴之孤气。艮阳卦而阴爻,阳上而阴下也。以中爻为本卦之体,分上下二爻于丙干,一阴一阳交合成象也,故为阳之旺气。兑阴卦而阳爻,阴上而阳下也。以中爻为本卦之体,分上下二爻于丁干,一阴一阳交合象也,故为阴之相气。是故干纳于甲甲为阳干之首,坤纳于乙乙为阴干之首,震纳庚,巽纳辛,离纳壬,兑纳丁,坎纳癸,艮纳丙。阳卦从阳干,阴卦从阴干也。于是天阴、天阳,地刚、地柔,一辟一阖,生成有定,变化无穷。地法用相以制孤,用旺以制虚,避孤虚于本山,乘旺相于异域,以复、姤、临、遯推天运,以艮、兑、震、巽乘地气,以甲、丙、戊、庚、壬为阳,分配子、寅、辰、午、申、戌之位,以乙、丁、巳、辛、癸为阴,分配丑、卯、巳、未、酉、亥之位,推排一百二十分金,验其孤虚旺相之卦,以为就趋之方。中有戊、己一十二位,为龟甲之煞。
释义戊己二干本无正位,寄旺四季,无可以为生之基,故为龟甲,犹龟甲之坚,气之所不行者,纲纪于支气而不行乎天,以从地故也。乃十二位地支之中也,有六甲补气,二十四位为孤虚之空亡甲乙乾坤之天干,气本孤虚。又甲子之旬,甲戍、乙亥为补气;甲午之旬,甲辰、乙巳为补气;甲辰之旬,甲寅、乙卯为补气;甲寅之旬,甲子、乙丑为补气也,故曰日辰不完,故为孤虚。其行地之际,天阳地阴,俱有其气,故有二十四位也,独有胎、养、生、旺四气堪用水、土生申,旺子,胎午,养未。火生寅,旺午,胎子,养丑。木生亥,旺卯,胎酉,养戌。金生巳,旺酉,胎卯,养辰也。而一气甲子,厥阴生气司之;二气甲戌,太阳飞气司之;三气甲申,阳明收气司之;四气甲午,太阳化气司之;五气甲辰,少阳长气司之;六气甲寅,少阴舒气司之。所以演天运,行地气也。其卦则随分金位下所属先天大卦装排,定其孤虚旺相。先天卦位,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分为八卦之位,则干南、坤北、离东、坎西、巽西南、震东北、兑东南、艮西北。就以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倍而重之,加于先天八卦之上,为六十四卦。期间遇孤虚旺相四气消息之,除干、坤、坎、离四卦不用,余六十卦,分纪于六十甲子之位,数往者顺,知来者逆也。期间遇震、巽、兑、艮成卦六爻者为旺相,值干、坤、坎、离成卦者为孤虚。即此而推,思过半矣。其五气之法,以天元六气、地元五行、人元六甲定其向首长短、阔狭、强弱、布气、行辰、迎杀、探鬼、操神、收山、用水,以为人利用者,地之宜也。夫形丽于天,气行于地,其孤虚旺相,亦验于理而已。
原天度黄道
土圭所以测日定方,立向分金,必上合宿度之真,下准山川之位,功用非小。此而有差,祸福千里。所谓知轻重必准于权衡,为方圆必法于规矩。而地理之于罗经,亦权衡规矩者尔,可不深究其的焉?矧其最微者,莫切于分度。尝考周天度数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今罗经悉以平分,每宫三十度,总得三百六十度,少了五度四分度之一。天行每一度计九百四十分,总少四千八百三十五分,计之在地,数千里矣,岂至当之理哉!然宿度以黄道为准,而古今历黄道度数随时损益不同,难拘定法。罗经之度,亦当以今之《授时大统历》黄道度数为准,则与天度不相戾,而为神器之的焉耳。
诸历周天度数黄道总览图
星宿 统天 开僖 会天 授时大统
角 十二度九十分 十二度大 十二度大 十二度八十七分
亢 九度七十四分 九度大 九度大 九度五十六分
氐 十六度三十六分 十六度少 十六度少 十五度四十八分
房 五度六十分 五度大 五度大 六度二十七分
心 六度四分 六度 六度 七度九十五分
尾 十七度九十分 十八度 十八度 十七度九十五分
箕 九度三十三分 九度半 九度半 九度五十九分
斗 二十二度半 二十二度大 二十三度 二十三度四十七分
牛 八度六分
七度 七度 六度九十分
女 十度九十五分 十一度 十一度 十一度十二分
虚 九度二十八分十五秒 九度少七十九 九度少七十九 九度
危 十六度一十一分 十六度 十六度 十五度九十五分
室 十八度四十五分 十八度少 十八度少 十八度三十二分
壁 九度八十分 九度大 九度大 九度三十四分
奎 十八度二十一分 十八度 十八度 十七度八十七分
娄 十二度七十五分 十二度七十五分 十二度大 十二度三十六分
胄 十五度三十八分 十五度少 十五度少 十三度八十一分
昴 十一度九分 十一度 十一度 十一度
毕 十六度三十分 十六度半 十六度半 十六度半
觜 四十六分 半度 半度 二十五分
参 九度半 九度半 九度半 十度二十八分
井 二十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