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五十条)除去桔梗、甘草。加荆芥、薄荷叶、连翘、牛蒡子、枳壳、赤茯苓。或利金汤(见五十条)去 桔梗、甘草、生姜。加赤茯苓、薄荷叶、连翘、牛蒡子。或全书除热清肺汤等方。俱可施用。但凡遇 有鼻塞不通之症。总宜用辛凉之剂以透达之。如荆芥、干葛、牛蒡子、薄荷叶、麻黄辛散之品。元 参、石膏、淡竹叶、栝蒌根清凉之味。在所当施。
\x全书除热清肺汤\x(重出) 泻心火清肺金主方。
麦冬 黄芩(酒炒) 石膏 元参 生地黄 贝母 赤茯苓 水煎服。壮热加地骨皮。壮热太 甚更加黄连。气粗加葶苈子、栝蒌霜。气喘加苏子、芥子。便闭加火麻仁、枳壳。便闭甚加大黄。
<目录>卷之三<篇名>鼻通多涕鼻干无涕第五十六属性:始终多涕本为吉。鼻干无涕肺腑热。其间形症有数般。叮咛良工细认识。
鼻通多涕。肺气顺也。所谓多涕者。鼻常有涕。非鼻涕暂见比也。麻症得肺腑平和。鼻无阻 塞。此为顺候。初热至出时。多涕者皆为吉兆。收后亦以多涕为易治。至于鼻干无涕。必须鼻孔之 内。绝无物塞。而鼻干燥。方是真候。此乃肺腑热极闭塞而不通也。初热未出之时见之。其症必 重。以清肺饮去陈皮、五味子、桔梗、甘草。合清扬饮子(见五十条)除甘草、淡竹叶。加石膏、黄 芩。更量加蜜酒炒麻黄。以解表而疏通肺气。或以聂氏第二清肺饮。去柴胡、陈皮、僵蚕、桔梗、归 尾、淡竹叶。合苏葛汤(见第六条)去柴胡、赤芍、甘草。加枳壳治之。若已出大热。致鼻干无涕 者。此症亦重。宜以全书除热清肺汤(见五十五条)加黄连、地骨皮、连翘、牛蒡子、枳壳、治之。或 暂有而暂无涕者。虽重亦可救。以杏仁清肺汤去桔梗、甘草。加黄芩治之。又有先无涕。其后热 退鼻通有涕者。又有因热甚。鼻外被塞。干结似无涕者。以利金汤(见五十条)去桔梗、甘草、生 姜、陈皮。加牛蒡子、黄芩、赤茯苓、连翘治之。或更加桑白皮、杏仁治之。以上数症。总皆要气血 通畅。虽凶可救。医家须宜详察施治。
朱曰 多涕者。肺热浅也。鼻干者。肺热深也。两言可以蔽之。但伤风肺气闭者。亦多 涕。
\x清肺饮\x 杏仁 贝母 茯苓(各一钱) 陈皮 桔梗 五味子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x聂氏第二清肺饮\x 治麻出四五日。尚有余毒留于肺胃。多咳嗽气粗。外热不退。
熟石膏 生地黄(各一钱五分) 元参(一钱) 柴胡(一钱) 麦冬(二钱) 陈皮(六分) 枯 黄芩(酒炒) 当归尾 知母(炒) 淡竹叶(炒) 桔梗(各七分) 僵蚕(炒五条) 生甘草(去皮 三分) 灯心引。水煎服。
\x杏仁清肺汤\x 杏仁 麦冬 贝母 款冬花 牛蒡子 桔梗 甘草 水煎服。
<目录>卷之三<篇名>微汗自汗大汗无汗第五十七属性:微汗常出热不留。初出未收总沐庥。升发之味须禁用。用之大泄反为仇。
自汗之症属阳虚。麻后见之更可危。勿令见风成痉病。治阴抑阳症自除。
发热浑身汗最宜。元府开豁麻出时。卫中表邪从此散。汗多亡阳又忌之。
壮热无汗大非吉。不因风寒因火郁。自始至末总无汗。纵麻已收症百出。
麻有自汗、微汗、大汗、无汗等症。而均有宜有忌。麻初出至未收之时。皆宜微汗。有微汗则 皮肤通畅。腠理开豁。而麻易透。发热之际。有自汗者。则有发散之义。乃为常候。(朱曰 微汗、
自汗。皆为美候。)盖麻遇自汗。则毒从汗解。元府开而麻毒透。卫中之表邪。则从之而散矣。不 可遽止。亦不可复用升发之剂。若自汗而更升发。恐汗大泄。致有亡阳之患。夫自汗之症。原属阳 虚。初时无妨。若麻后自汗。多成痉病。切勿见风。法当治阴抑阳。使腹内虚热清退。而汗自止。以 四物汤(见二十五条)仍去白芍、川芎。加元参、牡蛎粉主之。如麻后自汗。兼不食吐蛔者。真是 虚症。最为难治。(朱曰 自汗不食吐蛔。又为难治之虚证。)亦宜以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加牡 蛎、藿香、KT 石斛。用旧蒲扇或旧蒲席烧灰研细末。入药中调服。若误投药饵。传变多端。难收功 矣。切勿拘治麻初起常法。而用辛温解散之剂。如果系脾热。可用泻黄散去甘草。因症加减而治。
则又可循麻初之常法矣。若自汗而烦渴气壅脉数者。则以静远主人化斑汤加栝蒌霜主之。至于 大汗过多之症。则有二因。一因衣被盖浓。而致大汗过多者。一因用升发之剂过甚。而发汗过多 者。二者皆不宜也。(朱曰 大汗本非正治。只可偶用。)盖恐大汗过多。致有亡阳之变。轻则症难 脱体。重则多有不救。倘遇麻有隐暗不透之坏症。从权施治。而用升发之剂。取其大汗。使毒从汗 解。此特语其变。而非正治也。然亦多凶。经曰。汗多亡阳。急须止之。以秘本黄连汤或当归六 黄汤。外用温粉扑法治之。(有以人参白虎汤合古方黄连解毒汤治之者。似乎未当。方仍列后备 用。)若妇人麻后汗多。心慌神昏者。亦有因而致。不可不察。有因麻症初起。适遇经行。麻乃火 候。心火旺盛。荣血多亏。今又月期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