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74-麻科活人全书-第15页

之。可使毒彻而不为已甚。此虽先贤活人之婆心。而要知麻疹之证。只怕一时不能得出。
若得出尽。则毒便解到底。治麻者于初热未出之时。宜以宣毒发表汤去升麻、桔梗、甘草。或葛 根解肌汤(二方俱见第五条)去赤芍、甘草。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去骨皮。防风败毒散(见 第五条)去石膏、知母、淡竹叶、桔梗、甘草。加前胡、葛根等味。随用而发之。但得麻出则毒解。而 始终无虞矣。如用一剂。而麻仍不出。又再进一服。外以酒煎胡荽喷被盖之。切要空露头面。或以 苎麻蘸胡荽酒遍身戛之。令其毛孔疏开。麻方得出也。切勿泥岁气条。照时令寒暄。而用辛热寒 凉之剂。助其炎威。阻其发机。致成坏证。如三四次发之不出。又用臭椿树根皮、煎汤熏洗。倘仍 不出。加之腹作胀满。气上喘促。昏眩闷乱。烦躁不宁。谵语妄言者。必死无疑矣。有云、当归、紫 草茸、红花、牛蒡子之类。服之即现。断不济事。
朱曰 桔梗、甘草为仲景之桔甘汤。桔梗开提肺气。甘草生用能清热解毒。谢君以甘桔 同为舟楫之剂。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虽出自石顽之说。究非神农本旨。我 辈于当用时。仍可放胆用之。毋为其所囿也。
\x消毒保婴丹\x 缠豆藤(不拘黄豆、绿豆。根上缠绕细红丝藤。于八月内生气之日。采取阴干听用。一两五钱)
大黑豆(三十粒) 赤小豆(七十粒) 牛蒡子(炒) 辰砂(水飞过) 生地黄 山楂肉(各一两)
荆芥穗 防风 独活 当归 黄连 桔梗 生甘草(各五钱)
老丝瓜(隔年经霜者两个。要连藤带蒂。五寸烧灰。) 升麻 赤芍(各七钱五分)
为细末。以沙糖合丸。如李核大。浓煎甘草汤化下。
凡修合此丸。宜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等日。洒扫静室。焚香。至诚修 合。勿令僧尼、道士、妇女、有孝服人及六畜见之。合毕。于日出时。焚香、叩齿。东向吸气一口。吹 于丸药之上。向太阳觉咒曰。神仙真药。体合自然。婴儿吞服。天地齐年。吾今奉太上老君急急如 律令。(一口气默念七遍)〔此段修合方法,未可信,留存文献。一九五七年三月〕 \x代天宣化丸\x(即韩氏医通所载五瘟丹。)
甘草(甲己年化土。以此味为君)。 黄芩(乙庚年化金。以此味为君) 黄柏(丙辛年化水。以 此味为君) 栀仁(丁壬年化木。以此味为君。) 黄连(戊癸年化火。以此味为君) 连翘(为佐)
山豆根(为佐) 如逢甲子、己巳年。则以甘草为君。黄芩、黄柏、栀仁、黄连、为臣。连翘、豆根、
牛蒡、为佐。乙庚等年。俱仿此。君药一两。臣药用五钱。佐药用二钱五分。共为细末。于冬至日。
以雪水煎升麻汁。拌面粉搅糊合丸。用辰砂为衣。以淡竹叶煎汤化下。
<目录>卷之二<篇名>诸潮亦能发麻第四属性:伤寒伤风与伤食。惊风等候诸潮热。久而不去亦非宜。麻疹因而乘间出。
手足微冷。恶寒无汗。面色青惨而不舒。左额有青纹者。伤寒之热也。手足微温。发热有汗。
面赤而光者。伤风之热也。并宜用惺惺散除人参、白术发散之。目胞肿或右颊有青筋。发热而头 额肚腹之处最甚。或兼呕吐腹疼者。伤食之热也。以备急丸下之。面色青红。额上中心有纹。手 掌心有汗。时作惊惕。手络脉微动而发热者。此惊热也。以泻青丸、牛黄清心丸主之。身热而倍 能食。唇红颊赤。大小便闭。胁下有汗者。此风热也。以宣风散主之。以上诸热。久而不去。内外感 发。则所蕴痘麻之毒。亦能乘间而出矣。
\x惺惺散\x 治风热咽喉不利。脾不和。三焦胆经渴。小便不利。
人参 桔梗 白苓 白术 栝蒌根 甘草(各一钱) 细辛(三分) 薄荷叶(五分) 防 风川芎(各一钱) 水煎温服。
\x备急丸\x 木香(二钱五分) 大黄 牵牛(各五分)为末。神曲糊合丸。绿豆大。食前用楂肉煎汤。下五、七丸。
\x泻青丸\x 羌活 大黄(炒) 川芎 当归 防风 龙胆草 栀仁 为末。蜜丸。鸡头米大。淡竹叶煎汤。加沙糖调下一丸。
\x牛黄清心丸\x 治发热甚。心烦不宁。
生黄连(五钱) 川郁金(二钱) 黄芩 栀仁(各三钱) 牛黄(二钱五分) 辰砂(一钱五分 )为末。用冬雪水调面粉糊丸。黍米大。灯心汤下七丸。
\x宣风散\x 大热利其小便而不愈者。以此下之。
槟榔(二个) 陈皮 甘草(各五钱) 生丑牛(二两) 炒丑牛(二两) 为末。二、三岁孩 儿用五分。四岁孩子用一钱。食前蜜汤调下。易老加防风。本方有青皮。
<目录>卷之二<篇名>初潮认证第五属性:麻为胎毒发于心。肺与相连热毒侵。咳嗽鼻中清涕出。更兼两目泪盈盈。
麻疹之证面必红。呵欠咳嗽鼻流浓。汪汪眼泪频频嚏。休作伤寒别证攻。
麻疹初潮。未现标时。必身热憎寒。头疼咳嗽。或吐。或干呕。或泻。或腹痛。或鼻塞。或鼻流 清涕。喷嚏呵欠。眼胞浮肿。目泪汪汪。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