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甚矣。药之难用如此。
按∶姜,辛温无毒,不特散寒,兼能通神明,去秽恶。故圣人日食不彻。甘草,固敦浓和平,寒热皆理,药
师目为国老。四逆汤除此,只附子一味。附性虽较姜加烈,如阴症、厥逆、自利、脉不至,再甚热品补剂,煎成
急进无害,何必凉服。鹤皋曾注内经,顾如是饶舌,市医几人明达。果见面红七窍流血,决谓此属假寒,误投姜
附而致。定改用知柏四物,或六味地黄,下咽随毙。学人讲论至此,当起立敬听。
诗曰∶少阴利后脉沉濡,两目随盲白通治。白通姜附加葱白,去葱入草四逆为。四逆不谐病或变,温经九转
可平施。
<目录>卷之三\热阵
<篇名>八物回生饮七
属性:人参 黄 白术 鹿茸 当归 附子 干姜 肉桂
阴阳两虚,寒邪直中,眩仆欲绝,喉无痰声,身不浮热,此方主之。
阴阳之在人身,互为其根,不可须臾离也。阴尽则阳无所附而飞越,故眩仆。阳消则阴无所资而寒逆,乃欲
绝。过不在痰,焉有痰声。病不因感,那得体热。回阳须人参、黄 ,还阴必当归、鹿茸。安胃散寒,不外术、
附,温经摄血,岂违姜、桂。
此症俗呼脱阳,一名阴厥,责以房劳致病。用附子理中不效,则术穷。不知即谓房劳,固其精血败坏方见是
状,徒益其阳,寒虽能去,则阴不愈销烁尔?不尘主此八物,雅有神契,故谬曰回生。本方除归茸名黄 汤,治
肺劳气虚,阴凑为寒亦佳。
诗曰∶回生八物,姜桂黄 ,鹿茸参术,附子当归。
<目录>卷之三\热阵
<篇名>人参复脉汤八
属性:人参 麦冬 阿胶 黑芝麻 肉桂 地黄 甘草 姜枣和煎。
气血虚衰,真元不能继续。脉止,心悸,目昏,不自安。用参、草、大枣者,补可去弱。用生姜、肉桂者,
温则生阳。阿胶、黑麻,所以滋阴续绝;地黄、麦冬,所以宁神正视。
诗曰∶人参复脉汤,交桂怀地黄,麻麦阿胶草,煎还佐枣姜。
<目录>卷之三\热阵
<篇名>真武汤九
属性:附子 白术 茯苓 芍药 生姜
膀胱阳虚,不能营运水气,致寒湿内甚,骨节尽痛。或汗出而邪不散,仍发热,及湿胜水谷不别,则水上凌
逼心肺,头眩目 ,真武汤主之。盖白术、茯苓,浓坤土而制坎邪,附子、生姜,壮实火而逐虚寒。芍药之用亦
经湿淫所胜,佐以酸平尔。
诗曰∶真武汤,术苓附,芍药姜,暖水土。按真武,北方水神,以渠能治水怪,故名。此汉人佞佛结习,不
必稽究,但义取乎斯。须地黄、阿胶、苁蓉、天冬等,阴中阴药,类聚处方,顾以火土纯阳之物,相胜相敌,殊
觉舛谬。且疑少阴病,肢体骨节疼痛,必当归,肉桂和阴行血,其痛方除,岂可芍药酸平?太阳病,汗出不散,
脉缓沉,自利,加人参、五味,收阳益卫,水湿自化,茯苓决难淡渗。王晋三谓此用崇土摄水法,则真武元是土
神,非水也。又曰命名虽因崇土,全赖阳气出化,则又似火神矣。强解胡诌,可为喷饭。
<目录>卷之三\热阵
<篇名>小建中汤十
属性:肉桂 甘草 生姜 芍药 大枣 饴糖
腹中急痛,左脉涩,右脉弦,此方主之。
邪气入里,与正相搏,则腹痛急甚。脉涩者血滞,弦者木克土也。故用芍药之酸,于土中泻木;肉桂之香,
于脾中行血;脾急欲缓,饴糖、炙草之纯甘以缓之;中寒须温,生姜、大枣之辛甘以温之。曰建中者,脾居四脏
之中,得此症必此汤,脾气始建。呕家虽腹痛不用,为其甘也。然只在饴糖一味耳。今人用是汤,绝不言及饴糖,
未窥仲景之奥。
<目录>卷之三\热阵
<篇名>大建中汤十一
属性:蜀椒 干姜 人参 饴糖
头风痛不敢触,服攻散之剂加甚者,与此方。
阳气藏于土木,会于头。阳虚适风邪中之,故发痛。误
攻与散,阴寒之气,复逆而上冲,故转甚而不可触近。乃用椒,姜之辛热逐冷散逆;参、糖之甘温,回阳补土,
则中气大建而风痛顿除。
<目录>卷之三\热阵
<篇名>十四味建中汤十二
属性:十全大补加麦冬、苁蓉、半夏、附子。
汗吐下后,中气虚乏,真元无所附丽,再形为事劳,精听欲役,则无根之火一激而上,隐隐发为目痛,或睑
胞浮胀。以参、 、炙草、当归补虚而和中,桂、附、芎 、芍药助阳以祛邪。不效,加地黄、麦冬、苁蓉清其
燥,白术、茯苓、半夏除其湿。所谓中营之帜一建,而失伍之师一一各就其列,不终日而目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