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x护心丹\x 治疮毒内攻,口干烦躁,恶心呕吐者,宜用此药。
绿豆粉 乳香 朱砂 甘草
上共研极细。每服二钱,白滚汤调服,早、晚二次。
(景岳)\x乌金膏\x 治发背中央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即生。若初起肿痛,用点数处,
则解毒顿消;若瘀血腐黑,涂之即溃。
用巴豆去壳,炒黑,研如膏,点肿处,或涂瘀肉上,则自消化。或加乳香少许亦可。如
涂疮内,或加香油少许,调稀可用。
(景岳)\x内疏黄连汤\x 治疮疡发热而呕,大便秘结,脉洪而实。
黄连 芍药 当归 槟榔 木香 黄芩 栀子 薄荷 桔梗 甘草 连翘 大黄 姜
水煎,仍量虚实治之。
《三因》\x葶苈大枣泻肺汤\x 治上气喘急,身与面目俱浮,鼻塞声重,不闻香臭,胸膈胀
满,将成肺痈。
甜葶苈 大枣
须先服小青龙汤二服,方用此。
(景岳)\x内补黄 汤\x 治痈毒内虚,毒不起化,及溃后诸虚迭见。
黄 麦冬 人参 熟地 茯苓 甘草 芍药 当归 川芎 远志 官桂 姜 枣
(陈氏)神授卫生汤 解毒,消毒,清热,活血,止痛。
白芷 天花粉 连翘 牛蒡子 荆芥 甘草节 防风 金银花 归尾 川贝母 乳香
若大便秘结,热甚者,加酒炒大黄。
(丹溪)\x参 内托散\x 治疮痈脓毒不化,脓溃作痛,及痘疮里虚发痒,或不溃脓,为倒靥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浓朴 防风 桔梗 白芷 紫草 官桂 木香 甘草 白芍
(新方)\x橘叶汤\x 治乳痈 红漫肿,或初起,或渐成脓者。
橘叶 蒲公英 象贝母 夏枯草 青皮 当归 赤芍 花粉 香附 黄芩
(张涵谷)\x元寿丹\x 乳痈初起,服之即消,已溃可保余瓣无恙。
龟壳(止用龟盖,火 存性)
研细末。热酒调服三钱,尽量饮醉即愈。
《大全》\x赤豆薏苡仁汤\x 治肠痈、少腹痈。
赤小豆 苡仁 防己 甘草
《大全》\x大射干汤\x 治胃痈始成。
射干 升麻 白术 赤芍药 赤伏苓 山栀仁
煎熟,入蜜、生地汁和服。
《千金》\x牡丹皮散\x 治肠痈,腹濡而痛,时时下脓。
牡丹皮 栝蒌仁 桃仁 薏苡仁
按《金匮要略》云∶牡丹皮散用冬瓜子仁,非栝蒌仁;盖冬瓜子仁有解毒护膜、浓肠生
肌之功。
《大全》\x三仁汤\x 治胃痈,小便赤涩,腹满不食。
薏苡仁 桃仁 牡丹皮 冬瓜子仁
《说约》\x四妙汤\x 此疡科首用捷法,功效立奏,增减活法,医者临证酌用。
生黄 当归 金银花 甘草节
此方可移深居浅,转重作轻。如已成,气血素亏,不能穿溃者,加白芷、角针、山甲,
一伏时自溃;如初起 痛口渴,加天花粉。此治痈疽、发背、肠痈之神方也。
(新方)\x化毒除湿汤\x 治湿热下注。
归尾 泽兰 苡仁 牡丹皮 赤芍 金银花 枳壳 川通草
(景岳)\x蜡矾丸\x 治金石发疽,一切痈疽,托里,止疼痛,护脏腑,神妙。不问老少,皆
可服之。
黄蜡(一两,黄色者佳,溶开,入矾末) 白矾(一两,明亮净者为末)
上二味和匀,众手急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渐加至四、五十丸,熟水或盐汤送
下,日进二、三服,至三、四两之上,愈见奇功矣。
此方不惟止痛生肌而已,其护膜止泻、消毒化脓,及内痈排脓托里之功甚大。
(仲景)\x五苓散\x 治疮毒,下部湿热,小便短少。
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 官桂
(陈氏)\x活血散瘀汤\x 治产后恶露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暴急奔走,或杖后瘀血流注
,肠胃作痛,渐成内痈,及腹痛大便燥者,并宜服之。
川芎 归尾 赤芍 苏木 丹皮 枳壳 桃仁 栝蒌仁 槟榔 大黄
水煎,空心服。
(陈氏)\x薏苡仁汤\x 治肠痈腹中疼痛,或胀满不食,小便涩滞,妇人产后多有此病,纵非
痈,服之尤效。
薏苡仁 栝蒌仁 牡丹皮 白芍
《金匮》\x附子苡仁败酱散\x 治肠痈。
薏苡仁 败酱 附子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盒饭下。
《局方》\x四君子汤\x 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面黄,皮焦毛落,脉
来细软。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姜 枣
(陈氏)\x滋阴除湿汤\x 治鹳口疽,初起朝寒暮热,日轻夜重如疟等证。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柴胡 黄芩 陈皮 知母 泽泻 地骨皮 贝母 甘草 姜
(陈氏)\x和气养营汤\x 治前证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此药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