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十年小春下浣孙尔准书\x



<目录>

<篇名>例言

属性:一余禀性疏愚,见闻谫陋,岂于方书敢云博览。第三十年来,临证参详,颇有心得。兹
集中议论,时着鄙见,其有当于古人与否,未敢自必,望高明教之。
一是集论列诸证,不循疡科书旧例,每以两证互相发明,而治法昭然若揭。其中有两
证而同一治者,亦有两证而治各异者,如发背、搭疽、流注、腿痈,虽生两处,而治法则一
;如乳痈、乳痰及颈项火痰、 痰,即发一处,而治法各异。总以虚实阴阳寒热分别,临证
者务以意会之,审辨明确,然后用药始无所失。
一是集编次诸证,前后根据人身上中下为序例。他如痘毒、疯疮、广疮、结毒等类,发无
定处,不能属于何部者,另列于后,始不致牵率混淆,以便如例捡阅。
一是书未入内景经络之图,不详本草气味之论,以古人成书具在,考镜有资,毋庸赘述
。学人稽古证今,寻求此集,与前哲当有印合处,知虞初之本有自也。
一是集采摭古人外,俱系集腋成裘。间有一二录其原论者,则标其姓氏于首,余俱不及
著名,以难于备载也。并非掠美,识者谅诸。
一集中所举汤头丸散膏丹,有可通用者,有不可通用者,若于逐条论后详载,未免复出
繁冗,今概列于后,查阅较为简易。
一世俗每称我有秘方,我有不惜工本好药,每遇病即执秘方施治,不明药中气味,不识
疡发根源,阴阳寒热,药不对证,反受其误。是书悉究病因,用药不执板法,虽曰外科,实
从内治。窃以为得古圣贤之心法,故名之曰《心得》。
一大方中有四绝证,风、痨、臌、膈是也。疡科中亦有四绝证,谓失荣、舌疳、乳岩、
肾岩翻花是也。此外诸证,明其阴阳寒热,知其气血标本,俱可医治。然亦有不愈者,如脑
疽、发背、疔毒,正虚邪实,毒甚营枯,津液耗伤,正不敌邪,火毒内陷,致有神昏闭脱,
及阴证之肾俞虚痰、阴寒附骨,脓出清稀,日久不敛,精神疲乏,胃衰脾败,谷食渐减,形
神俱夺,气血不能来复,或潮热自汗,或昼夜热不退,致成损怯而毙,其论俱详叙集中,细
心求之,临证自有把握。
一是书凡有紧要外疡,俱已论列,其余零星细证,名目犹多,兹不繁载者,非敢为遗漏
也。盖以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
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其间即有互变,十证中不
过一二。集内所论,颇已详括,余证悉可参悟而得,毋俟再为拈示也。
一景岳先生《新方八阵》,悉皆平生心得经验之方,立法纯粹以精,能补前贤所未备。
习斯业者,日夕浸润而不觉,蒙其惠者,饮食仁寿而有余,惜无歌括成书,便人诵习。余师
圣学范先生,临证之暇,曾囊括成章,如汪 庵《汤头歌括》之例,然简而未备;兹表
兄吴鹤山复为增润,汇为一帙,因附刻于集后,以公同好,亦足为博古之一助云。



<目录>卷上

<篇名>疡证总论

属性:人身一小天地也。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川草木,人有五脏六腑,不外乎阴阳气化而已;
气化不能有全而无偏,有顺而无逆,故天有时而失常,地有时而荒芜,人有时而疾病。夫
病之来也,变动不一,总不越乎内证外证两端。而其致病之由,又不越乎内因外因二者
。何谓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也,阴也;何谓外因?风、寒、暑、湿、燥
、火,六气也,阳也。发于阳者,轻而易愈,发于阴者,重而难痊。内科外科,俱是一例
。今以内科论之,如疯、痨、臌、膈诸证,此发于脏者也,阴也,治之不易愈;如伤寒、疟
、痱诸证,此发于腑者也,阳也,治之易愈。伤寒之传经,在阳经者易愈,在阴经者不易愈
,夫人能知之。而外科之证,何独不然。有由脏者,有由腑者,有在皮肤肌骨者,无非血气
壅滞,营卫稽留之所致。发于脏者,其色白,其形平塌,脓水清稀,或致臭败,神色痿惫,
阴也;发于腑者,其色红而形高肿,脓水稠粘,神清气朗,阳也,此其大概也。细论之,发
于脏者为内因,不问虚实寒热,皆由气郁而成,如失营、舌疳、乳岩之类,治之得法,止可
带疾终天而已。若发于腑,即为外因,其源不一,有火热助心为疡,有寒邪伤心为疡,有燥
邪劫心为疡,有湿邪壅滞为疡,此俱系天行时气,皆当以所胜治之。又有寒邪所客,血泣不
通者,反寒热大作,烦躁酸疼而似热,热邪所胜,肉腐脓腥,甚至断筋出骨,以致声嘶色败
而似寒;又有劳汗当风,营逆肉里,而寒热难辨者。又有不内外因者,膏粱之积,狐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