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燠室,谨避风寒可也,且天气虽寒,而人身之热毒未必减,而多用辛热,岂理也
哉。疹初出时,或有呕吐之证,医家必用苍、浓平胃,丁香、砂仁暖胃,或手足梢
冷,必用桂枝、肉桂温其手足,殊不知作呕吐者,火热蒸于胃也,今反以辛温之味
攻之,是抱薪而救火。至于手足梢作冷者,热极似寒之象,俟疹出透,而手足自温,医
不明此,反以桂枝可达四肢之末,肉桂可以温经回阳,误之又误,陷人性命,可不畏哉。
一忌用补涩。痧出之时多有自利不止者,其毒亦因利而散,此殊无妨。如泄利
过甚,则以加味四苓散与之,切忌用参、术、诃、蔻补涩之药,以图速止,重则令腹胀
喘满而不可救,轻则变为休息痢缠绵不已也。如痧后泻黄红色,乃由有伏热,加木
通、车前子、黄芩可也,记之记之。痧疹多有利而不止者,医家全不细心参究,而
曰吾于清解药中,兼用些参、术、诃、蔻,分两又少,何碍于事,一服不见立效。又
曰∶分两轻之故耳,于是多加分两,再服而疹或变证矣,可不慎乎!若麻疹出尽之
后,泻黄红色,乃内有伏热,仍宜加味四苓散可也。盖兼用补涩且不可,专用补涩反可乎!慎之。
聂氏曰∶痧疹痘疮逆险等证,初时难以现形,出不快利。如寒冬之月,用芫荽
(又名秀草)或紫苏,宜用砂器,即将此种隔水煎煮,室中取微微香气,能助发易现。今
愚俗不明,即用煎水盈盆,将小儿大洗大浴,浴后仍加衣破,不但无益,亦且有损,
反致热气内攻,多令小儿烦躁不安,哑口难言。况痧痘见形,即不当下水,知者慎
之,初起微微浴手足心,或可取其内外通达之意耳。
朱氏曰∶芫荽乃透麻疹之圣药也。生取来连根带叶捣烂,约有三钱,入于磁碗
内,用滚水半盅,滚白酒半盅,同入碗内,泡少顷,其味自出,通口服之,痧出更快。
若无芫荽苗叶,用子研服亦可,再加白芝麻同研服更妙。穷乡僻壤,用此可当明医,
屡试屡验。观音柳一名西河柳,乃小儿痧疹之圣药也。冬月用枝梗,春夏取苗叶,每
用一钱煎汤服,年力大者多服一次无妨,能清脾解毒发表,若在穷乡僻壤,医药不便,煎服疹即出现。
聂氏曰∶小儿痧痘初起,近来多服笋
汤,意图发表,不知止可少煎用,使引透肌肤,取其易出。若过用失宜,反令元气
受伤,脾气亏损,不能消化毒瓦斯,以致干呕泄泻,出汗心烦,灌浆时每有破烂湿痒,
口疮等患,药内引用笋尖,尤其所忌,特指明为习弊用笋汤之戒。
朱氏曰∶冬笋尖南医用以催痘长浆,北医习而不察,俱于痘长浆时用作药引。殊
不知冬笋非上林之笋也,至春二三月自死于土中,冬月人取为美馔,今南人又不察
物理,更于表疹药中又用笋尖作引。若春笋虽生长上林,在疹门亦不可用,恐其气
味伤泄元气,冬笋乃死气随之,安可用乎。
聂氏曰∶痧疹前后病眼赤红者,当用生地、菊花、决明子、蒺藜、归尾、柴胡、
红花等味,皆可随证加减。
又曰∶痧后面色青白,骨瘦不堪,元气损伤,肝脾血少成痞,眼懒睁畏明,似
害非害,宜服健脾肥儿丸,或服八珍汤、六味地黄汤丸,庶可渐愈。如清火疏风,一
切治眼之药,万不可妄投。不但痧后如此,凡小儿病后失调,成疳疾痞眼者,俱当如
此医治。养血健脾为主,倘大便泄泻,稀水白色者,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皆对证要药也。
澄曰∶凡服痧疹煎剂,不论男妇小儿,每一剂药煎好,可分二三次服之,庶药力
轻徐,不致升散过急,一涌而出也。



<目录>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篇名>痧疹门主方

属性:\x宣毒发表汤\x 初发热欲出未出时用。
升麻 白粉葛 防风(去芦) 桔梗(各五分)
荆芥 薄荷 甘草(各三分) 牛蒡子(炒香,研细) 连翘(去心、蒂研碎) 前胡 枳壳(炒) 木通 淡
竹叶(各六分)
白水煎。天气大热加黄芩。(炒八分。)大寒加麻黄。(蜜炒八分。)
\x解毒快斑汤\x 痧麻已见形一二日内宜服。
连翘 荆芥(各七分) 牛蒡子(研破) 当归尾 防风(各六分) 蝉蜕(五个) 生地 山楂肉
(各二钱) 黄芩(酒炒) 桔梗 干葛 紫草(各八分) 川芎(五分)
观音柳二三分为引,不可多用。
\x化毒清表汤\x 痧疹已出而水肿大甚宜用。
牛蒡子 连翘 天花粉 黄连 地骨皮 黄芩 山栀(炒) 知母 干葛 元参(各
八分) 桔梗 前胡 木通(各六分) 甘草 薄荷 防风(各三分)
口渴加麦门冬,去心,一钱,白石膏, 研,三钱。大便涩加大黄,酒炒,一
钱二分。朱氏加灯心五十寸,生犀角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