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分虚
实而治。肾经虚寒者,安肾丸、还少丹,重则八味丸。其冬月大寒,犯脑连头痛,齿
牙动摇疼痛者,此太阳并少阴伤寒也。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凡肾虚者,多有之。
如齿痛摇动,肢体倦怠,饮食少思者,脾肾亏损之证,安肾丸、补中益气并服。如
喜寒恶热者,胃血伤也,清胃汤。恶寒喜热者,胃气伤也,补中益气汤。
又曰∶齿者,骨之余,肾之标,寄于龈,养于气血。上龈属足阳明胃,下龈属
手阳明大肠。然齿者骨也,本乎干元以资始;龈者,肉也,本乎坤元以资生,譬之
木生于土,籍土以为养也。故齿之为病,手阳明、足阳明、足少阴三经之所致。盖上
下龈属阳明金也,齿属少阴木也,故阳明实,则荣荫其齿而坚牢,阳明虚,则齿失
所养而浮豁。故凡动摇脱落,牙脆剥下,齿缝渐稀,畏冷畏热,浮豁不坚,隐隐而痛,
乃肾之本虚,以致标亦虚焉。至于生虫浮肿,牙宣出血,臭秽腐烂者,乃肠胃湿热
壅盛,所谓热胜则肉腐也。虚者补之,湿热者泻之,胃火壅者清之,风寒外束者散
之,外以末药擦之,甚而龈烂齿落者,犹土崩而木倒也,其治在龈,龈坚则齿自固矣。
又曰∶牙床肿痛,齿痛动摇,或黑烂脱落者,此属阳明湿热。盖齿虽属肾,而
生于牙床上下,乃属阳明大肠与胃,犹木生于土也。肠胃伤于美酒浓味,以致湿热
上攻,则牙床不清,为肿为痛,或出血,或生虫,由是齿不得而安,如地土不坚,而
树木为之摇动矣。此宜泻阳明之湿热,则牙床清宁,齿自安固。如调理不退,落齿
一二个者,多死不治。
又曰∶凡齿痛遇劳即发,及午后甚者,或口渴面黧及遗精者,皆脾肾虚热。用补
中益气及六味丸,或十全大补汤。
海藏云∶牙痛证,有因伤胃而素有湿热,故上浮于牙龈之间,遇风寒或冷冻饮料所
郁,则湿热不得外达,故作痛也。其病情有标本之分,用药有温凉之异,当以寒为
标,故外擦漱之药,宜用荜茇、细辛之类,辛温以散开郁,兼可拔散郁热也;以热为
本,故内服之药,宜用生地、丹皮、连翘、
薄荷之类,辛凉以散热清中。如此内外交攻,标本俱得,岂有不愈者乎!若骤聚大
痛者,多属龙火。如疾风暴雷,焚灼草木,最速最烈,必用从治之法,热药冷冻饮料,则
火得其源而归之矣。若投正治,妄用寒凉,益增其病。至若痛不可忍,牵引入脑,喜
寒恶热,脉洪数有力者,凉膈散倍加酒蒸大黄泻之。
《夷门广牍》曰∶齿乃血之余,耳乃肾之余,顶乃髓之余,爪乃筋之余,语乃气之余。
《笔谈》云∶沈存中苦腰重,不能行。有将佐曰∶此乃病齿数年,用苦参擦齿,其
气味入肾,伤肾所致也。后太常少卿舒昭亮,亦用苦参擦齿,岁久亦病腰痛,自后
不用之,疾皆愈。此方书所不载者。
<目录>卷十六\龈齿部
<篇名>牙齿门主方
属性:\x葛根汤\x
葛根(二钱) 赤芍药(一钱五分) 赤苓(五分) 甘草(五分)
风胜加荆芥、防风、薄荷叶,火盛加连翘、生地、丹皮、牛蒡子,煎服。
\x止痛散\x(程山龄。)
牙硝 硼砂(各三钱) 明雄(二钱) 冰片(一分五厘) 麝香(五厘)
乳细擦牙,出涎立愈。
煎方
荆芥穗 防风 牡丹皮 生地(各七分) 牛蒡子 青皮 生石膏 甘草(各三分)
上四门牙属心,加川黄连三分,麦门冬五分。
下四门牙属肾,加黄柏六分,知母六分。
上两侧牙属胃,加白芷五分,川芎三分。
下两侧牙属脾,加炒白术六分,炒白芍六分。
上左尽牙属胆,加龙胆草三分,羌活
七分。
下左尽牙属肝,加柴胡六分,栀子五分。
上右尽牙属大肠,加黄芩六分,桔梗六分。
下右尽牙属肺,加黄芩六分,桔梗六分。
牙痛,加蒲公英八分,金银花六分,贝母六分。
牙床肿,加连翘八分。
漱方
苏薄荷 射干 牛膝 夏枯草 山豆根 陈茶叶
煎漱。并治咽喉肿痛。
又方
苍耳子 北细辛 花椒(各五钱) 小麦(浮者一撮)
好醋一碗,煎半碗漱之。
又方 山豆根切三分长,以滴醋浸一时,噙于口中,将苦汁咽下,久而又换
一块,连换数次,自愈。
又方
火硝(五钱) 草果(一两咀片,盐水浸一时炒干)
研细擦之。
风火虫牙。
巴豆(一粒,灯上烧去壳) 花椒(三粒)
捣丸口含患处立止。
又方
白芷 北细辛 鹤虱 干茄子(各等分)
研细,一擦即止。
又方 樟冰、雄黄各等分,研细擦。
又方 火硝三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