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矾 黄丹 龙骨 海螵蛸 麝香 干胭脂研细吹之。
又方 青黛 人中白 枯矾 雄黄 冰片 黄柏(各等分) 研细吹。
又方 橄榄核 存性研细,加冰片少许吹。
又方 大红千叶石榴花瓣研细吹。
又方 枯矾入人乳内,放炭火上顿 滚变黑色,研细吹。
又方 芦柴梗、叶箨 存性,加冰片水许,研细吹。
又方 陈皮 灰一钱,加麝香少许,吹。
又方 白鲞牙二个 ,加冰片,研细吹。
又方 水龙骨(即船底陈油锻石,一两) 硼砂(二钱五分)
共研极细。每用少许吹。
又方 黄丹(水飞,二钱,) 龙骨( ) 枯矾 胭脂(各一钱) 海螵蛸(五分) 麝香(少许)
研细。以棉杖子榐去脓水,用少许吹耳内,每日吹一次,勿令风入。
\x煎方\x 蔓荆子 升麻 前胡 桑白皮 甘草 麦门冬 赤茯苓 赤芍 耳内肿痛出脓出水 金丝荷叶(即虎耳草)揉汁,灌入耳内自愈。(此味乃治耳病之妙药,
如有脓可加枯矾少许。)
又方 头发烧存性研细,每用少许吹入。
又方 五倍子一个,略挖破,入生明矾于内,纸包浸湿火内烧存性,研细。每用少许吹入。
又方 鲜白果捣烂,用棉裹绞汁入耳,脓血自止。
又方 蛇蜕卷条插入耳内,其脓吸尽自愈。
又方 红枣一枚去核,入雄黄三分,烧干研末,用管吹入耳内。
又方 柿蒂不拘多少, 存性,研细吹。
<目录>卷十三\正面耳颏部<篇名>耳风毒门主论属性:\r耳风毒\p04-a41a77.bmp\r 王肯堂曰∶耳风毒,耳中常出红脓,此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成。(《准绳》)
胡公弼曰∶耳风毒,即耳门毒。(《青囊》)
又曰∶耳之上下前后,皆属少阳,最不可破。如毒一有溃破,便要仔细详审,不可轻忽。
窦汉卿曰∶耳风毒受在心肾,气不流行,壅在心经,致伤于耳。
<目录>卷十三\正面耳颏部<篇名>耳蕈、耳痔门主论属性:王肯堂曰∶耳蕈、耳痔,则不作脓,亦不作寒热,外无壅肿。但耳塞不通,缠绵 不已,令人耳聋。(《准绳》)
陈实功曰∶又有耳挺,结于窍内,气脉不通,疼痛不止,当用白降丹点之,化 尽乃愈。(《正宗》)
窦汉卿曰∶耳痔、耳蕈,先用针刺破,用红玉膏点之,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 耳内,痛即止。
汪省之曰∶耳挺治以栀子清肝汤,外以白降丹或线蘸药插入挺肉缝内,化尽自愈。(《理例》)
\r耳蕈 耳痔\p04-a41a78.bmp\r <目录>卷十三\正面耳颏部<篇名>耳痛门主论属性:《易》说∶卦坎为耳痛。
王肯堂曰∶脑里虚疡,(虚疡者即无名肿毒之谓。)耳中疼痛,不可当者。(《准绳》)
冯氏曰∶耳痛、耳鸣、耳痒、耳脓、耳疮,亦当从少阴正窍分寒热虚实而治之,不 可专作火与外邪。凡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少减者,真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
火实也。昔王万里时患耳痛,魏文靖公劝以服青盐鹿茸煎雄附为剂,且言此药非为 君虚损服之,曷不观易之坎为耳痛,坎水藏在肾,开窍于耳,在志为恐,恐则伤肾 故耳痛。气阳运动常显,血阴流行常幽,血在形如水在天地之间,故坎为血卦,是经 中已着病证矣。竟饵之而愈。(《锦囊》)
<目录>卷十三\正面耳颏部<篇名>耳痛门主方属性:\x立效散\x 耳内忽作大痛,如有虫在 内奔走,殊痛,或出血,或出水,或干痛,不可忍者。蛇退火烧存性,研末,鹅管吹 入立止。一方加冰片。(用蛇退者,取蛇之善脱以解郁火也。)
耳痛不可忍者 磨刀铁浆滴入耳中即愈。
又方 番大鳖子去壳,磨冰麝油,滴入耳中,自止。
<目录>卷十三\正面耳颏部<篇名>耳痒门主论属性:《后汉·律历志》∶春分晷长七尺二寸四分,当至不至,多病耳痒。
岐天师曰∶有耳中作痒以木刺之,尚不足以安其痒,必以铁刀刺其底,铮铮有 声,始则快然,否则痒极欲死,此肾肝之火结成铁底于耳中,非汤药可救,宜救痒 丹主之。愈后服六味地黄丸三十斤可也。
<目录>卷十三\正面耳颏部<篇名>耳痒门主方属性:耳痒,并治耳中有核,或耳屎凝结难取。胡桃肉煨热塞耳内,食顷即通。
耳痒或耳屎结于耳底,火酒滴入,片时即止。
救痒丹(岐天师)
龙骨(一钱) 冰片(三分) 皂角刺(一条,烧灰存性)
先将药研细。用雄鼠胆一枚,水调匀,加人乳再调如浓糊,尽抹入耳孔内,必然 痒不可当,必须人执其两手,痒定则自愈矣。
<目录>卷十三\正面耳颏部<篇名>耳烂门主方属性:耳叶赤烂,桑、枣、槐、柳、桃嫩枝摘来煎汤,日洗三次。
又方 贝母、轻粉研匀干掺。
<目录>卷十三\正面耳颏部<篇名>耳衄门主论属性:冯鲁瞻曰∶耳中出血,少阴火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