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或泄泻日久,忽然颈项倾侧,名天柱骨倒,最为危候。
速救真元,十全大补汤加鹿茸。
有小儿生下颈便软者,胎气不足也,由禀父之肾元虚败,峻补先天,其几庶矣。补肾地黄丸与六君子汤间 服。天柱骨例之证,虽则三条总系真阳大败之候,为小儿之恶症。宜保救真元,是其大要,外以生筋等药贴之 可也。
\x六味地黄汤\x(见前哮喘方内)
\x封囟法\x 天南星不拘多少,以姜汁炒枯,研细末,醋调涂于绢帛上,烘热贴囟上,以合为度。
\x泻青丸\x 羌活 川芎 栀子仁 龙胆草 当归 防风 大黄 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青黛为衣,黄豆大,清茶化下,酌量服用。
\x参苏饮\x 见前咳嗽方内 \x参苓白术散\x(见前疳症方内)
\x八味地黄汤\x(见前肿满方内)
\x小柴胡汤\x(见前咳嗽方内)
\x十全大补汤\x 熟地(三钱)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 川芎(七分) 党参(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甘草(一钱) 肉桂(五分) 黄 (一钱)
\x补肾地黄汤\x 熟地(二钱) 山药(二钱) 萸肉(一钱) 鹿茸(三分) 丹皮(一钱) 牛膝(一钱) 茯苓(一钱)
泽泻(一钱) 补骨脂(一钱) 五味子(一钱)
上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三钱,盐汤下。
\x六君子汤\x(见前咳嗽方内)
\x生筋散\x 治筋软无力,天柱骨倒。
木鳖子(六个) 蓖麻子(六十个,去壳净。)
以药研如泥,先抱头起,以手摩其颈令热,津唾调药,涂颈项。
\x又方\x 治项软。
生附子(二钱,去皮) 生南星(三钱,去皮)
共研末,摊贴患处。
<目录>第四集·治疗法<篇名>目疾证治属性: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又曰∶东方青色入于肝,开窍于目。陈飞霞曰∶夫目虽为肝窍,而五脏俱备,
神之所化。故白珠属肺,黑珠属肝,瞳仁属肾,两角属心,上下眼胞属脾。五脏五色,各有所司,心主赤,赤甚者,
心实热也;赤微者,心虚热也。肝主青,青甚者,肝热也;淡青者,肝虚也。脾主黄,黄甚者,脾热也;淡黄 者,脾虚也。目无睛光,及白睛多而黑睛少者,肝肾俱不足也。
目内赤色,心经积热上攻。宜泻丙火,从小便而出,导赤散加黄连防风。
目内黄者,脾热也,宜泻黄散。上下眼胞肿者,脾经风热,亦同上治。
目连眨者,肝有风也。凡病或新或久,肝风入目,上下左右 因风吹,儿不能任,故连眨也,泻青丸。目直视者,肝有热也。热气入目,障其筋脉,目之两角俱紧,不能转运,
故直视也,泻青丸。
小儿初生目闭,此胎热也。内服地黄汤,外用胆草煎汤洗目上,一日七次,恐延缠则损目。
小儿生下,眼泡赤烂者,由产时拭洗不净,以致秽恶浸溃两目角。故两泡赤烂,至长不瘥,真金散。
小儿久嗽,其目两眶肿黑,如物伤损,白珠红赤如血,谓之血眼。内服泻白散,外用贴法。
小儿生下数月内,夜不见物,谓之雀目,由肝虚也。六味地黄汤丸,常以猪肝煮熟压之。
小儿热病,其目羞明喜暗者,风热也。宜疏散风热,清阳散火汤。
\x导赤散\x(见前夜啼方内)
\x《集成》泻黄散\x 治脾经积热,白珠生黄。
藿香梗(一钱二分) 黑栀仁(一钱) 熟石膏(一钱) 防风(一钱) 炙甘草(六分)
净水煎,半饥服。
\x泻青丸\x (见前颈项方内)
\x生地黄汤\x 治小儿胎热,初生眼闭不开用。
生地(一钱) 赤芍药(一钱) 川芎(五分) 当归(一钱) 天花粉(一钱) 炙甘草(一钱) 灯心 (十茎) 长流水煎服。
\x《集成》真金散\x 治小儿眼泡赤烂用。
川雅连(一钱) 黄柏(一钱) 当归(一钱) 赤芍药(一钱) 杏仁(一钱去皮尖)
上锉碎,以乳汁浸一宿,饭上蒸过,取浓汁点眼内。
\x泻白散\x 治小儿久嗽,两眶黑肿,白珠如血用。
炙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 陈皮(一钱) 桑白皮(一钱) 地骨皮(一钱)
又贴药用。
生地(一两) 黑豆(一两)
上二味用水同浸一宿,取起捣为膏,贴眼皮上,其血自散,血泪既出,肿黑自消。
\x六味地黄丸\x(见前喘哮方内)
\x清阳散火汤\x 治小儿风热眼疾,羞明喜暗用。
荆芥穗(一钱) 条芩(一钱) 川芎(五分) 防风(一钱) 连翘(一钱) 黑栀仁(一钱) 当归 (一钱) 熟石膏(一钱) 羌活(五分) 炙甘草(一钱) 灯心(十茎)
水煎食后服。
涂蔚生曰∶眼科另是一种专门学问,自有方书可查。小儿除风火食热等症外,内外障疾颇少,故本书不多赘 及。但其所谓之两眼角属心,